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数学“兴学课堂”以学定教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兴学课堂”以学定教的策略研究

作 者:卞雨欣 张 琴 (泰兴市黄桥小学教育集团新城分校,江苏 泰兴 225411)

 摘   要:本次论文重点在小学数学兴学课堂中研究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阐述兴学课堂、以学定教的概念及其内涵,探讨二者互相促进的关系,并针对兴学课堂中课堂教学互动方式单一、教学进度与学生理解脱节两个教学方面开展研究。形成分层设计任务、反馈动态学情两项核心策略,并以分数运算、几何图形认知两类典型数学知识点教学为例,直观展现教学策略的研究效果,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现实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授课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学课堂;以学定教;教学策略
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时代,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兴学课堂”提倡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高效地学习知识。“以学定教”强调根据学生的已有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学习规律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有效性。深入研究小学数学“兴学课堂”以学定教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兴学课堂”与以学定教的内涵及关系
“兴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一个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而以学定教是以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风格、学习需求等为依据,精准设定教学目标和活动。二者相互促进,“兴学课堂”为以学定教提供实践场所,方便教师观察学情;以学定教是“兴学课堂”的核心支撑,以学定教的策略能贴合学生实际,维持课堂活力,共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传统教学往往用统一标准,忽视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基础、风格上的差别,比如在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里,基础差的学生还在弄懂乘法意义、学会摆小棒计算时,能力强的学生已经会竖式计算,因为教学进度统一,前者“吃不饱”,后者“跟不上”,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二)学生主体地位未充分体现
课堂上都是老师在讲,学生被动地听老师讲。比如在三角形分类的教学中,直接告诉学生按角分类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类有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没有给学生主动观察、探索、思考的机会,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无法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利于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小学数学“兴学课堂”以学定教的核心策略
(一)分层教学,满足个体需求
分层确立教学目标,在小数加减法的教学当中,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别执行分层目标。基础较差的学生重点练习基本的计算技巧,借助2.3+1.2,5.6-3.4这样的基础算式练习,学会小数点对齐的规则,成绩中等的学生将知识同生活联系起来,模仿超市购物的时候算找零钱,从而提高应用水平;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完成探究任务,分析“一个加数增多0.5,另一个加数缩减0.3,和有什么变化”之类的问题,提升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
分层设计作业,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之后,分层作业体系从基础巩固逐渐转向高阶思维。基础题重视公式的直接应用,给长、宽或者边长这类明确的数据,让学生直接套用公式算出面积,从而加深对基本概念的把握;提高题冲破单个知识点的考查模式,设计综合型的问题,比如“长方形花坛长12米,宽比长短4米,求花坛面积和围花坛篱笆长度”,要学生将周长和面积知识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拓展题朝着开放性探究的方向发展,如“用24米长篱笆靠墙围长方形养鸡场,怎样围面积最大”,引导学生依靠动手操作,数学建模等办法,深入剖析图形边长和面积的函数联系,通过操作探究来提升空间想象和革新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境,凸显学生主体
运用情境教学法。在“认识人民币”这一环节中,教师精心创设“小小商店”的生活化情境,课堂立刻变成热闹的集市,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当“顾客”选中自己喜爱的商品之后,就得按照商品的标价,在手中的人民币卡片里选出合适的面值来进行支付,而“售货员”则要精确地算出找零的钱数。在这样你来我往的模拟交易当中,学生们不但直接认识到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而且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了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这种贴近生活的创设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学生们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真切感受到数学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应用意识。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探究圆的周长如何计算时,老师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让他们动手做实验探究。每个小组都有圆形水杯,光盘,硬币等不同大小的圆形物品,还给每个小组准备了绳子,软尺等工具,用绕绳测量,滚动测量这些办法,仔细记录下每个圆形物品的周长和直径。量完之后,小组成员围坐一起,热烈讨论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大胆猜想圆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老师在各小组间走动,及时引导他们规范操作步骤,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每个小组选个代表上台汇报成果,在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当中,学生们慢慢总结出圆周长和直径的倍数规律,真正做到在合作探究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四、结论
小学数学“兴学课堂”以学定教核心策略是在教学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差异需求、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而采取的策略。在未来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化策略运用,探索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王福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以学定教”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19):92-94.
[2]王业鑫.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学定教的策略[J].求知导刊,2023,(10):80-82.
[3]宗红霞,王学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以学定教”策略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03):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