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如何搞好农村水利建设
作 者:田位茹
(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抗旱服务站,河北 灵寿 050500)
大
中
小
摘 要:未来,需结合各地实际持续探索创新,推动农村水利建设从 “有没有” 向 “好不好”“可持续” 转变,让清水流进田间地头,滋润乡村发展新画卷。本文主要从多个方面介绍了如何搞好农村水利建设。
关键词:水利建设;科学规划;乡村振兴;主导;效能
农村水利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关乎粮食安全、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仍存在标准不高、老化失修、管理薄弱等问题,加强农村水利建设需从规划、投入、建设、管理等多维度系统推进。以下结合实际需求,从六个关键方面探讨如何搞好农村水利建设。
一、科学规划布局,强化顶层设计
(一)立足区域特色与需求
结合不同地区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农业产业布局,制定差异化水利规划。例如:平原农业主产区:重点完善灌溉排水骨干管网,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提升规模化农田水利保障能力。丘陵山区:因地制宜建设小型水库、山塘、蓄水池、灌溉泵站,解决 “最后一公里” 输水难题。沿江沿湖地区:加强防洪堤、排涝站建设,提高抵御洪涝灾害能力。
(二)衔接乡村振兴战略
将水利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园区发展等规划统筹衔接,避免重复建设。例如,在特色农业园区配套滴灌、喷灌设施,在村庄周边完善排水管网以改善生活污水排放条件。
(三)注重生态保护理念
水利工程规划需兼顾水资源节约与水生态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如在河道整治中保留自然岸线,建设生态湿地、水生植物带,实现防洪、灌溉与生态功能的统一。
二、拓宽投入渠道,保障资金需求
(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村水利的预算投入,重点向粮食主产区、脱贫地区、生态脆弱区倾斜。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救灾、乡村振兴等专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例如,将灌溉设施建设与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统筹使用,避免 “碎片化” 投入。
(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参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如通过 “先建后补”“以奖代补” 方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建自用灌溉设施。探索水利资产证券化、水资源收费权质押等融资方式,拓宽资金来源。
(三)引导农民自主投入
建立 “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机制,鼓励农民通过投工投劳、捐资捐物等方式参与家门口的水利工程建设,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
三、聚焦工程建设,提升设施质量
(一)分类推进工程建设
1. 重大水利工程强根基 加快推进水库、骨干河道治理、跨区域调水等重大项目,提高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例如,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建设中型水库或引调水工程,缓解区域性缺水问题。
2. 小型水利工程补短板 对老化失修的灌溉渠道、机井、塘坝等进行清淤、衬砌、加固,减少输水损耗。推广 “五小水利”(小水池、小水沟、小水塘、小泵站、小堰闸)建设,解决农田灌溉 “最后一米” 问题。
3. 智慧水利工程提效能 引入物联网、大数据、无人机等技术,建设智能灌溉系统(如根据土壤墒情自动启停灌溉设备)、水文监测预警平台,提升水利设施数字化管理水平。在灌区安装计量设施,为农业水价改革和节水激励提供数据支撑。
(二)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
建立严格的项目招投标制度,优选资质过硬的施工单位,杜绝 “豆腐渣” 工程。加强施工过程监管,推行第三方质量检测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机制,确保工程材料、工艺符合标准。落实工程建设责任制,对质量问题实行终身追责。
四、创新管理机制,激发运行活力
(一)明确管护主体与责任
大型水利工程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专门机构管护,落实专业队伍和经费。
小型水利工程推行 “谁使用、谁管护”,鼓励成立用水户协会、农民合作社等基层管护组织,将管护责任细化到村、到户、到人。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水利设施巡查、维修等任务,提高管护效率。
(二)完善管护经费保障
建立 “财政补助 + 使用者付费 + 市场化收益” 的经费筹措机制。例如,从农业水价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工程管护,对公益性水利设施给予财政管护补贴。鼓励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盘活水利资产,利用水面养殖、光伏电站等附加收益反哺管护投入。
(三)推进农业水价改革
科学核定农业用水成本,建立分类分档水价制度,对超定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引导农民节水。落实节水奖励政策,对采取节水措施、用水量低于定额的农户给予补贴或奖励,提高节水积极性。
五、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可持续利用
(一)严守 “三条红线”
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禁止擅自打井、过度抽取地下水。
(二)推广节水技术与模式
因地制宜普及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缺水地区优先发展旱作农业,推广地膜覆盖、秸秆还田等农艺节水措施。鼓励企业研发推广低成本、易操作的节水设备,降低农民使用门槛。
(三)加强水生态保护
开展河道清淤疏浚、岸线整治,严禁向河道、水库倾倒垃圾、排放污水,恢复水域生态功能。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通过植树种草、梯田建设、封禁保护等措施,减少泥沙入河,改善水源涵养能力。
六、强化组织保障,凝聚多方合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党委政府统筹、水利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将农村水利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考核指标,压实地方政府责任。
(二)完善政策法规
修订完善农村水利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管护主体权责、资金投入机制、水资源保护要求等,为水利建设提供法治保障。落实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政策,充实乡镇水利站人员力量,提升基层技术服务能力。
总之,搞好农村水利建设,既是筑牢农业基础、保障粮食安全的 “硬任务”,也是改善农村环境、增进农民福祉的 “民生工程”。唯有坚持规划先行、多元投入、建管并重、节水优先,才能让水利设施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 “助推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