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搞好小学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作 者:孙晓燕
(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狗台乡中心学校,河北 灵寿 050500)
大
中
小
摘 要:英语学习从“任务”变成“乐趣”,教学质量的提升便水到渠成——这既是对学科本质的回归,也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践行。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景;兴趣;游戏;夯实基础;优化;合作学习
小学英语教学是语言启蒙的关键阶段,需结合儿童认知特点、兴趣需求与学科规律,从多维度构建高效课堂。以下从教学理念、方法策略、资源整合等方面探讨具体路径:
一、以兴趣为核心,激活学习内驱力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兴趣是开启英语学习的“钥匙”。
(一)情境化教学,让语言“用起来”
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场景(如购物、校园活动、家庭对话),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视频搭建语言运用平台。例如:学习“食物”主题时,用玩具餐具模拟餐厅点餐,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自然输出“Can I have a hamburger, please?”“How much is it?”等句型,避免机械背诵。
(二) 游戏化设计,让课堂“动起来”
融入单词接龙、“Simon Says”“猜谜寻宝”等游戏,或通过英语儿歌、动画(如《Peppa Pig》《Super Wings》)、手势舞降低学习压力。例如:教动词时,让学生边唱《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边做动作,在肢体互动中记忆词汇。
(三)成就感激励,让学生“敢开口”
采用分层任务设计(如基础生完成单词跟读,能力生编创对话),通过贴纸奖励、课堂展示、“英语小明星”评选等方式,让每个学生体验进步。尤其关注内向学生,用“一对一鼓励”“小组合作”降低开口焦虑,例如: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小声交流,再推选代表发言,逐步建立自信。
二、夯实基础,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
小学英语基础包括语音、词汇、句型、语法(隐性渗透)和语感,需循序渐进、螺旋式推进。
(一)语音优先,筑牢拼读根基
从自然拼读(Phonics)入手,掌握26个字母发音及常见字母组合(如ee/ea发/i:/,ai发/e?/),避免“谐音记单词”(如“bus”记为“爸死”)。例如:通过“字母发音卡片配对”“拼读儿歌”(如《Phonics Song》)练习“见词能读、听音能写”,为单词记忆和自主阅读铺路。
(二)词汇教学“音形义用”结合
拒绝孤立背单词,而是在句子、语境中理解含义。例如:学“happy”时,结合图片(笑脸)、动作(拍手笑)、例句(I’m happy because today is my birthday.),并让学生用“happy”描述自己的经历,实现“理解—记忆—运用”闭环。
(三)句型语法“隐性渗透”,避免生硬讲解
低年级通过“重复+模仿”掌握基础句型(如“This is…/I like…/Do you have…?”),高年级结合生活实例感知语法规则(如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加“s”)。例如:对比“He likes apples.”和“I like apples.”,让学生观察主语与动词的变化,自己总结规律,而非直接背诵语法术语。
三、优化课堂模式,提升学习效率
课堂是教学主阵地,需平衡“输入”与“输出”,践行“学用结合”。
(一)“任务型教学”驱动,聚焦“用英语做事”
围绕单元主题设计真实任务,例如:学“My School Life”后,让学生用英语制作“班级海报”,介绍课程、活动、好朋友;学“Travel”时,分组规划“周末旅行计划”,用句型“We will go to… by… We will see/do…”汇报。任务需明确目标、步骤和成果,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综合运用语言。
(二)小组合作学习,强化互动与思维
采用“异质分组”(优中差搭配),分配角色(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完成对话编创、故事接龙、观点讨论等任务。例如:学“Good Habits”时,小组讨论“Should we get up early? Why?”,用“Because…”表达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整合资源,拓展学习场景
英语学习不止于课堂,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元资源网络。
(一)挖掘教材与课外资源,丰富输入内容
以课本(如PEP、外研版)为核心,补充适合小学生的分级读物(如《牛津树》《RAZ》)、英语绘本(如《Dear Zoo》)、简短儿歌(如《Bingo》《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通过“每日10分钟绘本共读”“每周一首儿歌”培养语感。注意选择图文结合、情节简单、重复率高的材料,降低理解难度。
(二)家校协同,营造“低压力”语言环境
引导家长参与亲子互动:
(三)利用数字化工具,激发自主学习
推荐适合小学生的英语APP(如“Starfall”“多纳学英语”)、小程序(如“英语趣配音”,让学生给动画片段配音),或通过班级群分享趣味英语短视频(如“英语冷知识”“动物单词儿歌”),让学生在碎片化时间中潜移默化地接触语言。
五、注重评价,以“评”促“学”
科学的评价应关注“过程”而非“结果”,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一)多元化评价内容
除笔试(单词、句型、阅读)外,增加口语表达(对话、演讲、配音)、课堂参与(小组合作、回答问题)、学习态度(作业完成、课前准备)等维度。例如:用“课堂表现积分表”记录学生发言、合作情况,期末兑换“英语小奖品”;通过“口语闯关”(如设置“自我介绍关”“情景对话关”)替代单一的笔试,让学生在“玩”中展示能力。
(二)鼓励性评价语言
避免单纯用“对”“错”评判,而是具体反馈优点与改进方向。例如:学生回答“I go to school by bike yesterday.”(时态错误),可回应:“你用了‘by bike’这个短语很棒!如果把‘go’变成‘went’,句子就更准确啦~” 既肯定努力,又引导修正,保护学习积极性。
总之, 小学英语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愿意学、学得会、用得上”。教师需紧扣儿童特点,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运用的生活场景,用兴趣点燃内驱力,用系统教学夯实基础,用多元评价护航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