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语文 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探析
作 者:王 宏
(湖南省石门县第一中学,湖南 石门 415300)
大
中
小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改进再一次提出要将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引领地位。要想有效提高德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效果,教师应当合理的运用策略,将德育的方法和原则跟教学相互融合,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提出了几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希望能够更好的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德育;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引言
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其教学目标会根据学习阶段的提升而不断的调整。对高中语文教学来说,首先应当培养好学生的正确观念,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获得综合素养的提高。我国语文新课标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这就说明将德育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能够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并且培养出学生强烈的民族精神跟爱国情怀。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让学生自主产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德育的作用,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
一、深入课本,感悟古今学者的内在品质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众多的贤者和革命家,他们身上有很多闪光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诗人学者的作品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从而感受到凝聚在作品中的诗性哲思和家国情怀。现在很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较少,导致自身心理承受能力的欠缺。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引导。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了解词人的创作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并且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词中周瑜的形象以及苏轼的情感。接着由教师进行总结: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联想到周瑜,表达出自身处境的不利地位,充分展现了对于怀才不遇的失望和落差,时光荏苒仍然未能建功立业。并且通过周瑜来感慨自身的遭遇。但是在词的最后,笔锋一转,豁达之情跃然纸上。由这首词可以充分表现苏轼人生如梦的思想情感,并不只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在认清现实之后,仍然积极的追寻理想,寻找方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苏轼能够及时的从怀才不遇的落差中解脱出来,充分说明了人生应该抱有积极的态度,不断的追求向上发展,而不是沉溺于现实中[1]。
二、拓展学习,加深对传统文化中德育的挖掘和感悟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饱含着古今圣贤的思考和智慧,在经过长久历史的验证中仍然熠熠生辉,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坚守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这些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哲思,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在我国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和章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对于这些内容的解读和分析,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更好的了解到我国的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并且认真思考这些传统文化对于现实的重要意义[2]。比如教师在讲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同学疏通文章大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接着让学生自主研读课文,根据文章中四位弟子的语言动作来分析他们的性格,并且观察孔子对于他们的态度来了解孔子的思想。比如文章中提到“子路率尔而对”就可以直接的看出他是一个坦率正直的人,而孔子“哂之”则说明他不太认同子路的志向和表现。曾皙在谈论自己理想时,抛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理念治国和理政,只将自身的情怀寄托于宁静淡泊的生活中。将“礼”和“天人合一”的观念融入到他所描绘的祭祀出游画面中,展现出了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和谐的场面,这与孔子所期望的天下大同的社会景象十分贴合。孔子极其赞同的表现也进一步表现出其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列举《论语》中其他的典型语句,让学生更加深刻感受到孔子丰富的智慧和精神内涵,引导学生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规范好自己的行为。
三、融会贯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课程主题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吸收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调研报告的撰写,将目光投入到社会的热点现象和问题当中,根据所调研的内容,写出自己的调查报告,并且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德育知识[3]。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社会热点现象,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展现自己对社会百态的看法和认知。而通过这种主题的选取,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其中包括心理和人际关系等。而学生在这些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辩证性思维能力也能够有效作用于后期遇到得相似问题,可以积极的调整心态,并且在事后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最终对问题形成有效的认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很好的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民族自信,在发展过程中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通过对课程内容、创作背景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充分解读,来让学生深刻感悟到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培养出他们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4]。另一方面,德育需要贯彻到每位教师、每个家长以及整个社会的点点滴滴,而身为高中语文教师,更应当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份责任。因此需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到课堂中来,通过德育让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最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王君艳.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高考,2024,(20):165-167.
[2]高睿.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4,(03):73-75.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03.023.
[3]祝佳楠.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3,(24):137-140.
[4]李雪.网络环境及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路径研究[J].大学,2023,(23):8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