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发展旅游民宿助力灵寿乡村振兴的研究
作 者:王丽冉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共灵寿县委党校,河北 石家庄 050500)
大
中
小
摘 要:当前,旅游业已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在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民宿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民宿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实现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乡村全面振兴。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发展旅游民宿助力灵寿乡村振兴。 关键词:优越;便捷;广阔;前景;多措并举
2024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
灵寿,是山区县、老区县、千年古县、文化大县,是河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当前,正值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该县依托灵寿五岳寨、漫山花溪谷一带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民宿产业,助力富民强县,是顺天势、接地气之举。
一、灵寿县发展旅游民宿的基础优势
(一)拥有优越的民宿旅游资源
灵寿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四季分明,地貌多元,拥有五岳寨、漫山花溪谷等4A级景区及“灵寿208拐”等网红打卡地,形成集自然生态、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资源体系。其中,南营乡、寨头乡串联多个康养度假区,兼具避暑、观光、研学功能,为民宿发展提供天然载体。
作为千年古县,灵寿存有中山古城遗址、北齐幽居寺石佛等国家级文保单位,2016年幽居寺佛首回归更使其文化影响力倍增。历史上涌现乐羊、曹彬、韩亿等20余位名人,非物质文光绪年间,灵寿木桶传统工艺被列入河北省级非遗名录,抬阁表演与秧歌戏展现独特的民俗风情。
红色旅游资源底蕴深厚,曾是晋察冀边区革命政府驻地。陈庄歼灭战陈列馆与纪念碑亭构成红色教育基地,孙毅将军骨灰撒放处兼具纪念与生态功能。车谷砣村李学鳌故居作为工人诗人摇篮,其清代古建筑内设革命文物展室,再现抗战时期文艺战士风采。全县整合红色遗址68处,开发"重走抗大二分校"主题研学线路,年开展党性教育活动1200余场次。
当前,灵寿县实施"民宿+"战略,培育特色民宿集群37家,其中车谷砣村民宿群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通过"旅游+电商"模式,推出灵寿腌肉面、慈峪古槐蜜等28款地标产品,带动农产品销售增值超3亿元。2023年接待游客5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5亿元,文旅产业贡献率占GDP比重达18.6%,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二)拥有便捷的交通区位条件
灵寿县位于石家庄西北30公里黄金圈,构建"三横两纵"立体交通网:纵向贯通G5京昆、S071西柏坡高速,横向连接西阜高速与201省道,形成"1小时进京、2小时入冀"通达格局。景区交通实现"高速直达+省道环线"双驱动,五岳寨、漫山花溪谷等核心景点均设高速出口,201省道贯穿全域。北依雄安、南接保定、东临天津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京津冀文旅重要节点。目前开通旅游专线12条,年运输游客超150万人次,2023年开通的"京石旅游专列"实现北京至景区1.5小时直达,航空高铁公路多维联动,有效支撑年均520万人次游客量。
(三)拥有优质的旅游观光路线
寿县以"磁河百里画廊"为轴线,创新打造"四线多点"乡村旅游格局。重点培育漫山花溪谷、车谷砣康养小镇等4A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建成木佛庄园、横山湖国际露营公园等12个示范点,其中车谷坨村获评"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通过举办桃花节、五岳寨越野挑战赛等特色活动,联动承办石家庄房车露营大会,形成"旅游+文化+体育"融合模式。目前建成锦绣大明川省级康养小镇和4C级房车露营地,年吸引游客超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增长45%,"灵山秀水、常来长寿"品牌入选全省十大旅游新名片,成功塑造"这么近,那么美"的周末微度假目的地形象。
(四)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灵寿县紧抓智慧康养旅游风口,聚焦老年消费市场,以"中医药+生态养老"为核心打造旅居产品体系,开辟文旅产业新增长极。2024年制定《文旅强县行动方案》等政策,投入2900万元实施旅游提质工程,1-11月接待游客44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2.22亿元,"五一""国庆"假期收入同比激增40%。民宿产业同步提档升级,山村民宿、村督宾馆等12家入选石家庄精品乡村民宿培育单位,车谷砣村民宿群更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创新推出"康养+文旅"融合模式,建成锦绣大明川省级康养小镇、木佛庄园等示范项目,通过承办石家庄房车露营大会等品牌活动,形成"康养旅居+节庆赛事"双轮驱动格局,成功塑造"这么近,那么美"的银发旅游目的地形象,带动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增长45%,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二、灵寿县旅游民宿发展中的问题
(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结构同质化
多数民宿以家庭式经营为主,缺乏专业设计,服务趋同,未能充分挖掘茶文化、中医药等在地资源,差异化竞争力不足。
(二)专业人才匮乏,服务水平不高
经营者多为本地农户,老龄化严重,服务意识薄弱,缺乏市场运营能力,难以满足品质化需求。
(三)产业链条未延,文旅融合不足
民宿与农业、康养、体育等业态联动不足,未形成“民宿+”消费闭环,附加价值挖掘有限。
(四)市场监管缺失,服务安全环境价乱
环保、消防等标准缺失,价格体系混乱,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制约行业健康发展。
三、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突出特色,助力民宿产业提质增效
文化赋能:依托中山古城遗址、北齐佛首等历史IP,开发研学民宿;推广“茶叶+民宿”模式,在五岳寨片区建设茶文化主题民宿集群,融合采摘、制茶体验。
康养创新:利用丹参、金银花等中药材资源,打造中医药养生民宿,推出药膳餐饮、中医理疗套餐,构建“住+养+游”一体化服务。
(二)多措并举,培育民宿致富带头人
校企合作:与高校共建民宿管理实训基地,定向培养运营人才;设立专项补贴吸引青年返乡创业。
标准化培训:定期开展服务礼仪、安全规范等课程,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提升服务质量。
(三)延长链条,推进民宿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联动:构建“民宿+农业”模式,推广农事体验项目;开发“民宿+体育”线路,依托山地资源发展徒步、攀岩等户外运动。
区域协同:建立民宿联盟,共享客源与营销渠道,打造“灵寿民宿”统一品牌。
(四)做实保障,促进经营主体规范发展
政策保障:出台服务标准、环保法规,严控建筑安全与食品卫生。
动态监管:建立价格监测机制,打击虚假宣传;推行环保认证,倡导绿色经营。
四、结语
灵寿县需立足资源禀赋,以民宿产业为支点,通过文化挖掘、创新驱动与产业融合,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未来应持续强化政策支持,优化服务生态,使民宿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