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怎样搞好小学美术作业评价
作 者:陈佳奇
(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三圣院乡中心学校 ,河北 灵寿 050500)
大
中
小
摘 要: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作业,及时让学生对比后评价,这时不用教师评价,学生就能明显地发现每张作业的优缺点,诸多问题也迎刃而解。从而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巧与动手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了怎样搞好小学美术作业评价。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作业; 多元化评价; 实践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是实施美术学科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馈学习成果的一面镜子,更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认为有效的多元化的作业评价,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其学习的信心,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多元化作业评价的方式
(一)指导学生参与评价。
起始阶段,学生评价作业时,往往不知如何评起,教师应在评价的方法上给予指导和启发。重点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画面中物体的形状、比例、色彩及组合关系等,扩大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树立起学生的信心。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欣赏能力与审美情趣。
(二)引导学生自评、他评。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跃跃欲试,都想发表一下自已的观点,教师应尊重信任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学生在自评过程中充分阐述自已的想法、创作动机及画面中的优缺点。学生的他评,即让其他同学来评价,是对自评的补充,同时也是对作品的具体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另一种看法。自评与他评是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这过程中,教师能更深一层地了解学生的想法、观点,从而促进师生双边活动,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师补充评价。
教师是受过一定专业培训的教育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在评价过程中带有成熟的、理性的、全面的观点和看法。在分析作品的能力上更具合理性,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的自评与他评结果的补充与修正。
(四)激励性评语评价。
有的学生原本涂色潦草,在下一副画中他的涂色认真仔细了,这就是进步;有些小朋友性格内向,画面构图缺乏张力,在下一副作品中注意了构图的特点,敢图敢画了,这也是进步;还有些小朋友原本对于美术学习缺少兴趣,但是有一天他执笔画了一副“大作”,这更是进步。多给孩子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这样会让他们慢慢了解绘画,敞开心扉,感受绘画给他们带来乐趣。在美术作业里,写上简短的评语,表示老师对学生美术作品的看法。老师的评语要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肯定学生作业中优点所在。如绘画作业中,我便写上“构思新颖,你真的很棒,”。在撕纸作业中我便写上:“选材得当,色彩搭配适当,你最行”。对基础差的学生作业,我便写上:“老师相信你可以做的更好,你一定行!”学生的作品能得到老师的好评,学习信心倍增,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很多。如果学生的作业中有不足之处,老师也应用“如果这样画,可能会更好看,加油啊!”等委婉的词语让学生修改作业中的不足。
(五)作业展览式评价。
展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作品展览分为中期或期末展览,形式分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班级美术作品展览。展览评价作品的来源是学生自己档案袋内的作品,可以是本学期教学内容,也可以是课外学习成果,可以是绘画作品,也可以是工艺作品。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每学期中期举行一次,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参加,在学校的大操场上,设立展板和展台。期末举行的班级美术作品展览会,不求高水平,重在人人参与、展览会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布置。这样,用汇报的形式展示自己在美术学科上的特长和相对较强的项目技能。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审美观作出全面评价。评定应以鼓励为主,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和进步,保护学生自尊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多元化评价实践的效果分析
采用让学生参与美术作业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作业优秀率也随之上升,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的综合素质也相应得到发展。
(一)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的提高。
通过参与作业评价,学生能正确区分美与丑,视野也更加开阔,艺术涵养不断积累,审美能力从感性向理性迈出一大步。在浩瀚的艺术海洋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陶冶学生的性情。
(二)想象力、创造力的提高。
自评、他评、教师的补充评价,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断扩展,这一切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作品中的内容也极具新意。如工艺制作课《树叶贴画》通过学生评价,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可不可以用水彩笔添上一些景物”,他们发现树叶添画使画面效果更佳;另外,又有学生联想到可用火柴梗、旧挂历、布等其他物品贴画,使画面各具特色。在评价过程中,师生的思想互相交流补充,学生的每一种好主意,都得到老师充分肯定,他们大胆地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挥笔,创造出了一幅幅生动的又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品。
(三)绘画技巧与动手能力的提高。
学生对绘画技能的理解和运用经常是顾此失彼。如果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对多幅学生作业进行恰如其分的评述,就会在自已的作业中摄取多人之妙笔而回避别人的不足。当一部分学生构图结束时,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作业,及时让学生对比后评价,这时不用教师评价,学生就能明显地发现每张作业的优缺点,诸多问题也迎刃而解。从而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巧与动手能力。
(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评价作业时要自已组织语言,用美术语言评价更不容易。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刚开始的评价中,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经常是语不达意。通过参与作业评价,多听多讲多练,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得到提高。如第一册《画太阳》一课,老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已的画面编一个小故事,在自评时有位学生这样讲:太阳像个调皮的孩子,在蓝天上奔跑,他红红的脸上渗出一颗颗汗珠,他拉来一块白云当毛巾擦擦脸。他的脸太脏,白云变成了黑云,云儿哭了,太阳安慰他说:“别哭,我来变个魔术。”太阳从嘴里喷出七色霞光,于是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总之,我们更要追求和强化美术作业的个性化倾向,通过美术作业的多元化设计和多形式的合理评价,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最佳途径,使他们不再感到美术作业是无味的,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提高每个学生的美术素养及综合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