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思路探讨
作 者:耿小品
(蒙城县三义路小学,安徽 亳州 236000)
大
中
小
摘 要:本论文着重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展开深入探究,详细论述这种设计对于精准达成因材施教理念,积极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所具有的关键意义,经由全方位分析教材自身特性,精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别,并严格依循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创造性地给出确立分层目标,改良分层内容,更新分层形式等一些实用的设计思路,希望给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给予颇具参考价值的作业设计方法,以完成教学质量的逐步改善。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因材施教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及接受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以往那种“一刀切”的作业模式很难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极易造成学困生负担过重,学优生无法得到充分发展。教材有着自身特有的编排体系与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和综合素养的培育,在这种情形之下,展开分层设计作业,遵照学生的实际状况安排不同的作业,这是做到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办法,对于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十分关键。
一、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材的编纂过程中,情境创设与问题激发被视为核心要素,其知识表现出螺旋上升的态势,分层作业的设计可按照教材的编排逻辑,并联系各单元知识点的难易状况,给学生安排合适的训练任务,这样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和掌握教材内容,稳固知识体系的形成。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个体差别,这就需要教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当下发展区,分层作业借助设置基础,加强,拓展等不同层级的任务,让学困生能稳固基础,学优生可超越自己,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作业中得到满足感,进而激发学习兴趣,推进个性化成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重视全体学生及其个性化发展需求,分层作业设计按照该课程标准,精准明确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目标,这利于达成课程标准包含的知识技能、数学思维、问题解决以及情感态度等要求,使得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以落地。
二、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思路
(一)基于学情分析,明确分层目标
以“小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单元为例,经过单元前测可知,基层学生搞不清小数的数位顺序,小数与分数的转换频频出错,提升层学生可以做到简单小数的读写,但是在加减法进位退位上常常大意,拓展层学生已经能够解决基础性计算问题,很想接触更为繁杂的实际应用。遵照这些情况来设置分层目标,基层学生务必精准把握小数数位与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熟练掌握一位小数的非进位加减运算;提升层学生必要克服小数加减法进位退位的难题,会解答两步运算的应用题;拓展层学生则试着利用小数知识去剖析生活中的经济数据,比如家庭水电费的统计与对比。
(二)紧扣教材内容,优化分层作业
基础层作业设计“小数数位大闯关”的练习,需将如0.3,1.25这样的小数填入数位顺序表中,并安排“小数分数连连看”,让学生把相等的小数与分数相连,并且设计“小数加减法口算卡”,其中包含0.5+0.3,1.2 - 0.7之类的题目,以此巩固基本运算能力。提升层作业创设超市商品价格的情景题,例如“苹果每千克5.8元,香蕉每千克4.3元,买2千克苹果和1千克香蕉一共要花多少钱”,还设计“小数加减法诊所”,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计算步骤并予以改正,3.25+1.6=4.85(正确答案是4.85,如果写成4.95就需要学生来纠正)。拓展层作业布置“家庭月度开支统计”任务,要求学生收集水费、电费、燃气费等数据,用小数形式表示出来,再计算总支出,分析各项费用所占比例;开展“校园文具价格调研”,对比不同店铺同款文具的价格差异,用小数加减法算出优惠金额,然后给出购买建议。
(三)创新作业形式,实现分层递进
书面作业分层包含三个层级,基础层主要为填空,判断类题目,比如“0.7中有几个0.1”“2.3与2.30大小相等,其意义是否也相同”之类的题目;提升层增设了分析题,诸如“在计算5.6+3.47时,小数点为何要对齐”这样的题目;拓展层则要求写一篇关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阐述小数在测量,经济等领域发挥的作用,实施作业分层时,学完本单元之后,基础层的学生要测量课本,铅笔等文具的长度,并以小数形式做好记录;提升层的学生需测量教室的长和宽,算出面积,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拓展层的学生参加校园操场跑道周长的测量项目,用小数精准计算,还要对比不同测量方法存在的误差。合作探究作业分层的具体办法为:以小组形式共同执行“校园运动会经费预算”项目,基础层的学生要记录每种物资的单价,跳绳每根8.5元,毽子每个3.2元等等;提高层的学生需统计所需数量,算出单项费用;拓展层的学生则要汇总全部开支,评判预算是否合理,并给出改进建议。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作业如果采用分层设计这种方式,那么这对于适应学生之间的差别,改进教学效果来讲十分关键,按照学习情况来确定分层目标,依照教材来改进分层内容,改变形式以做到分层推进,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各个层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有所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思考并完善分层作业设计,不停地反思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只有,每个学生才会从适合自己的作业当中体会到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动力和成绩,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构筑坚实的基础,让作业切实成为学生成长的助力,促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断地得到改进。
参考文献
[1]朱雪萍.基于学情诊断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4.
[2]马俊菲.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思路和策略[J].启迪与智慧(上),2024(03):57-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