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
作 者:崔航宇 贾延男
(中共灵寿县委党校,河北 石家庄 050500)
大
中
小
摘 要:乡村全面振兴为人才振兴提供发展平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乡村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改善,有助于提高乡村人才积极性和创造力,本文主要介绍了怎样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人才振兴;战略;素质;提升;培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当前我国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缓慢的问题,实施人才振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保障,而乡村全面振兴为人才振兴提供了发展平台,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持。
人才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保障。人才是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的资源。人才振兴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有助于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一、灵寿县人才振兴现状
灵寿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认真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推出“人才九条”的精神实质,全面落实省委、市委人才工作安排部署,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建设灵寿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一)政策引领,构建人才振兴战略
一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把人才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二是出台《灵寿县招才引智十条措施》《灵寿县县管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灵寿县校地合作管理办法》等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人才政策,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三是细化责任分工,落实举措和进度要求,确保人才发展规划落地落实。
(二)多措并举,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
一是实施乡村人才汇聚计划。开展“创业冀·雁回巢”行动,鼓励和引导在外创业有成、热爱家乡的创业能人、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二是开展专家人才结对帮带行动。立足灵寿发展实际,鼓励乡镇引进急需人才。三是实施“人才下乡”提升计划。建立干部培养锻炼使用制度。
(三)强化培训,提升乡村人才素质能力
一是实施青年人才培育计划。开展“乡村治理人才提升行动”。开展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专题培训活动。二是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行动”。三是开展“致富带头人培养行动”。选拔一批致富能手,纳入村干部后备人才库。四是开展“新业态人才培养行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文旅新农人。
(四)搭建平台,激发乡村人才创新活力
一是推进校地合作。灵寿县政府、燕川乡政府分别与石家庄学院、河北地质大学宝石与材料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华杰木业等企事业单位分别与河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达成校地(企)合作项目。二是实施科技特派团赋能提升工程。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现科技创新要素与乡村产业“零距离”对接。三是探索搭建乡村人才振兴新平台。借助国家发改委帮扶灵寿优势,建设“马家庄科技小院”,通过科技赋能和人才支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四是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行动”。制定《2024年灵寿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开展“拔尖人才帮带青年人才活动”。
(五)优化环境,营造人才振兴良好生态
一是做优服务保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通过强化人才安居保障,配租人才公寓,筹集人才公寓房源。满足绿卡人才的衣食住行需求。二是积极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促进青年人才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人才流失严重
一是存在乡村人才引不进来、留不下来的严峻问题。一方面,当前灵寿县在居住环境、收入水平、职业发展方面存在劣势,另一方面,多年来国家重视对乡村人才的培育,鼓励高校毕业生、优秀社会人才扎根基层,每年有大量人才投身到乡村建设中,然而当基层服务期满后,由于收入水平未达个人预期、个人家庭不支持、生活需求难以满足等原因,基层人才选择离开乡村,多批熟悉乡村情况的人才流失。
二是农民选择外出务工,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愈加凸显。城乡村流失的人口,大多是掌握一定技能、头脑灵活的青壮年农民。新兴技术、理念在农村难以推广应用。
(二)人才结构不合理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的乡村人口统计数据,灵寿县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峻,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超过1/5,65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为14.23%,已达“老龄化社会”的比例标准。乡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难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人才结构不合理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目前乡村常住人口是老人、妇女和儿童,青壮年劳动力不足。二是产业之间的人才分布不合理。乡村人才主要集中在产品加工、制造领域,但科技开发、技术推广等领域的人才比较缺乏。
(三)人才培养力度不足
一是针对农村人才培训安排不合理。二是人才激励制度不完善。三是乡村人才培育质量水平考核有待完善。无论是针对新型农民,还是乡村管理人员,都缺乏实操性强的人才培养课程。
三、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振兴的实现路径
(一)大力支持人才引进,扩充乡村人才队伍
一是转化观念吸纳人才。政府要立足本地所需,扩充专业人才队伍。二是拓宽渠道引进人才。政府应积极和周边高校合作,签订人才定向工作协议,引进高素质年轻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年轻活力。三是打造乡村人才振兴平台。依托“科技小院”人才平台,借助科技小院强大的科技和创新优势,及时帮助解决技术和生产经营难题,打造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灵寿样板。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乡村人才结构
一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培训方向。坚持特殊性和适应性原则,以建设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培育创新型人才。聚焦农业、农村、农民,通过集中授课、实地观摩、田间地头实时指导等多种教学形式,着力建设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二是丰富培训形式。做到全面提升、重点选拔。选拔能力突出、责任感强的乡村人才进行培训,通过现场授课、小组讨论等形式丰富培训对象的知识。
(三)完善人才服务机制,畅通乡村人才发展渠道
政府应建立完善专业的人才激励机制,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建立乡村人才发展基金激励机制。通过项目策划奖励、项目引进奖励、年度业绩考核奖励等形式,对乡村基层干部作出的贡献进行补贴和奖励。二是建立灵活的乡村人才评价机制。树立重能力、重实践的评价导向,建立职业能力与工作业绩相结合、职业技能标准与岗位要求相结合、考核评价与聘用选拔相结合的乡村人才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本地“土专家”“田秀才”和科技人才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真正做到用政策吸引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