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体化办园背景下幼儿园 教师文化认同与共生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 ——基于汉滨区铁路幼儿园教育集团文化建设案例
作 者:何园园
(汉滨区铁路幼儿园教育集团,陕西 安康 725000)
大
中
小
摘 要:文化是一所幼儿园发展的精神内核,也是支持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隐形力量。在集团一体化办园过程中,我们通过思想引领、符号凝练、共建机制、团队传承、专业赋能等方式,不断增进教师的文化认同,促进教师的文化内化,支持教师文化转化,融合教师文化共生,以文化浸润队伍成长,在浸润中共生文化,最终实现教师个体成长与集团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 关键词:一体化办园;校园文化;文化认同;共生
正文
在幼儿园集体中,教师既是文化践行者也是文化创生者。教师文化认同主要指在幼儿园集体文化的熏陶与滋养下,教师个体逐渐形成对集体价值观、儿童观、教育观、保教行为等文化特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文化共生则指教师在彼此的交流交往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碰撞、相互启发,最终达到融合互补、生生不息的状态。文化与教师的关系如同植物的根与叶,文化是幼儿园发展之“根”,以向下扎根的态势为幼儿园发展提供深厚肥沃的发展土壤,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之基。教师则是发展之“叶”,通过其向阳生长的态势展示园所发展的勃勃生机,同时通过其强大的“共生”能力,不断地汲取阳光雨露之能量,转化为可供集体吸收的养分,“教师”与“文化”一同成为幼儿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在“认同”与“共生”中实现教师个体成长与集团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
一、思想引领,明确文化价值方向
(一)坚持思想引领,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文化育人是幼儿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幼儿园育人方向的具体体现。教师作为立德树人实践者,必须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必须将文化的方向放在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时刻审视制度、理念、行为等是否符合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是否与社会所尊崇、提倡的公序良俗保持一致。
(二)坚持师德为先,坚定教师职业信仰
师德师风是教师立教之本,当师德师风成为一所幼儿园的标志与特色,也就意味着幼儿园真正赢得了社会的尊重、赢得了家长的信任。以我集团园为例,我们的办园思想、宗旨、理念、园风、教风都是师德师风不同维度的体现,师德师风承诺践诺、师德师风宣讲、明星教师评选都已经成为常态化的工作,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已经渗透在两园区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良好的师德也成为我集团园的一张鲜亮名片。
二、符号提炼,细化文化系统内涵
(一)构建文化体系
校园文化体现在幼儿园制度管理、环境建设、师幼关系、家园合作等方方面面。校园文化体系的梳理和构建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了解、理解、认同文化,自下而上的文化汇集,能够发现校园文化在不同制度、环境、课程等不同层面的多元存在,感受校园文化在不同园区中的特色与亮点。自上而下的构建,有助于形成方向明确、维度多元、层次清晰的园所文化体系,为校园文化持续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凝练符号系统
“符号”是文化表达与传递的重要工具。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符号”能够形象直观地传递校园文化内涵,增进教师对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例如在我集团一体化办园过程中。特色明显的“园徽”、朗朗上口的“园歌”,都向教师、幼儿、家长传递着我们“阳光”文化的精神内涵。这些符号有效地实现了文化的传递与阐释,助力教师增进文化理解,形成文化认同。
(三)细化内涵要求
在宏观上,校园文化可以构建为一个体系,呈现为许多符号,但最终必须落实到教学实践、行为规范之中。校园文化的细化是一个将立德树人具体化的过程,只有将文化细化到制度要求中、行为规范中、环境布置中、课程构建中、教学过程中,才能助力文化从“形”转化为“行”,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如制定《教师工作手册》《教师团队准则》《教师言行倡议》等,将集团“阳光文化”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操作步骤、行为规范等,让文化有迹可循、有规可依。
三、多元活动,促进文化传承发展
(一)文化寻根,增进文化传承认知
文化的形成过程与园所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密切相关。探寻文化之“根”,是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例如在我集团的发展历史中,铁路企业文化影响颇深,我们组织新老教师座谈会,听老教师讲“过去的故事”;编撰园志,记录园所荣誉与历史大事。用历史故事与教育理念的洗礼文化认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师徒结对,引领文化理念行为
对于进入集团的每一位新老师,我们都会根据她的具体情况,精心挑选一位师傅做引路人。师徒结对过程中,传承的不仅仅是教学的知识和经验,教师的儿童观、课程观、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这些教育理念、教育情怀、态度倾向,都是园所文化长期熏陶与浸润的结果。师徒结对,不仅是经验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
(三)群团建设,促进文化融合转化
群团建设对教师来说,既是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承与转化的机会。工团等群体从教师发展需求出发,开展节日慰问、组织文体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展现教职工的风采活力,感受集团文化的传承,增强教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幸福感和归属感,促进推动校园文化传承与发展。
四、专业赋能,实现文化团队共生
(一)包容开放,构建文化生态系统
文化认同是动态建构的过程,当一个集体中没有不同的声音,也就意味着这个集体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对与文化一样,如果文化中没有了独特与多元,文化将变成一潭“死水”,失去发展的活力。每一名老师都是独特的个体,园所文化只有建立在对教师个人文化认知强大的认可包容基础之上,才能够具有吸引力,保持生机与活力,才能够获得持续发展动力。
(二)和而不同,支持文化特色创新
一体化办园背景下,文化是历史的传承,是教师的共融,因此,相同的文化价值追求体现在每一个园区也会呈现不同的特色与亮点。文化建设应追求“和而不同”的文化样态。园所文化创建应以园区文化积淀为基础,尊重园区教师文化独特认知,正视园区教师文化不同需求,在统一文化基调下允许“和而不同”,鼓励“百花齐放”,实现“美美与共”。
(三)专业赋能,促进文化反哺迭代
校园文化滋养教师成长,而教师队伍的成长则反哺园所文化。集团应营造“终身学习”的文化环境,发现、正视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突破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瓶颈问题。同时发挥教师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集思广益完善制度文化,与时俱进创新环境文化,张扬个性展示行为文化,以爱育爱营造师幼文化,将校园文化的传承转化为自觉的教育实践,从而反哺集团文化的迭代与再生。
校园文化是一所幼儿园的灵魂,更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无形之手”。唯有构建尊重、包容、创新的文化生态,才能让教师在认同中收获归属,在协作中实现超越,最终以文化之力点亮教育之光,照亮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S.2018.
[2]王晓燕 幼儿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