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分析
作 者:李文潇
(十字镇初级中学,安徽 宣城 242199)
大
中
小
摘 要:本文聚焦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通过阐述优秀传统文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价值,深入分析当前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丰富的教学实例,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等多个维度提出具体且可操作的融入途径,旨在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融入途径;综合素养
引言
初中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重要学科这一情形下,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任务不说,更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所在,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中华民族智慧、价值观及精神追求,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之中,既能使语文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又可让学生文化自信得以增强,对学生全面发展意义深远,然而实际教学过程里,有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式,仍有待我们深入探索与研究。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语文素养
优秀传统文化涵盖诸多方面如诗词歌赋、经典名著、民俗风情等,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素材之情形下,学生学习古诗词时既能领略优美语言文字,又可通过诗词背后历史典故、文化意象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生活及文人思想情感之状态中,比如学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学生体会诗词优美韵律同时感受古人对团圆美好期盼以及对人生哲理深刻思考之情境下,实现拓宽文化视野、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之成效[1]。
(二)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民族精神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的情形下,让学生深入接触优秀传统文化,可使其了解中华民族辉煌灿烂历史且认识到传统文化独特魅力,而当学生学习《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领悟到其中蕴含的人际交往智慧和道德准则时,便会对民族文化产生强烈认同感与自豪感,进而达到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热爱祖国及传承民族精神意识的效果。
(三)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里诸多像儒家“仁爱”、道家“顺应自然”等的思想观念,对于学生人格塑造有着积极引导作用这般情况,语文教学中对这些文化理念加以渗透,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一结果。就如学习《岳阳楼记》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能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其在成长中关注他人、关心社会以促进全面发展这一情形。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足
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过于关注语文知识传授及考试成绩提升的情况,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缺乏足够重视,且在课程安排上用于讲解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时间少,致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仅浮于表面而无法深入理解其内涵。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一些教师教学方法传统,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情况较为突出,像讲解古诗词时只是简单翻译诗句、讲解作者生平,缺乏生动有趣教学手段,致使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产生枯燥乏味之感。
(三)与实际生活脱节
源于生活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部分教师未能将其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情况,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后不知如何运用到生活中,致使其学习与现实生活割裂而无法真正发挥育人价值[2]。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优化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在课堂导入环节,运用诸如讲述引人入胜故事、展示富有教育意义图片、播放富有感染力音乐视频等各种生动有趣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对传统文化浓厚兴趣的教师,如在教授《木兰诗》时播放一段关于花木兰动画短片以引发学生对古代女性形象好奇心和探究欲;在深入解读文本过程中挖掘文本蕴含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像《曹刿论战》所体现古代军事思想和战略智慧的教师;教学活动结束后拓展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和扩展认知视野的教师,均在履行着相应的教学职责。
(二)开展实践活动,体验传统文化
应定期举办包括诗词朗诵比赛、书法绘画展览、经典名著阅读分享会等各种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于参与中亲身体验感受其魅力,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古迹等实践活动使其能直观了解历史文化、感受古代建筑独特风格、体会古人智慧与创造力,此外鼓励学生参与春节庆祝活动、剪纸艺术制作等各种民俗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里感受其独特魅力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三)完善评价体系,强化文化传承
在语文考试中增加如古诗词默写、文化常识问答等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考核内容以检验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全面评价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中包括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理解和创新应用能力在内的表现,且在评价过程中注重过程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日常阅读、文化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进而激发他们持续学习和不断进步的动力。
结论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乃时代发展之要求,亦为培养具文化自信与综合素养人才之重要途径。借优化课堂教学、开展实践活动、完善评价体系等诸多有效之途,可使其有机融入各环节[3]。在此过程,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让学生于语文学习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其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必获更显著成效,为培养全面发展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么佳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分析[J].高考,2024,(04):155-158.
[2]陈兴山.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分析[J].学周刊,2023,(22):151-153.
[3]边艳玲.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16+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