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学生”到“先生” ——‘双减”背景下“小先生讲题”的实践运用
作 者:陈雪莲
(张家港市福前实验小学,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大
中
小
在“双减”政策持续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激活与优化作业全链条管理中的各类要素,精准锚定作业减负进程里的“模糊地带”与“薄弱环节”,成为全面释放作业效能、推动“双减”改革下半场作业减负工作的核心关键。在实际操作中,诸如学生“作业主体性缺席”“作业参与率不高”以及“辅导难以实现全覆盖”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为有效攻克这些难题,“小先生讲题”模式顺势而生。 一、何谓“小先生”?
“小先生制”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32年率先提出并付诸实践。该理念倡导儿童在学习进程中,能够同时兼具“学生”与“先生”的双重身份,秉持“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即学即教”的原则,这不仅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方式。
以下几类主动掌握学习进程的学生,皆可被尊称为“小先生”:
“预习先学即先生”:那些凭借自身努力先行学习知识,并能将所学倾囊相授的学生,无疑就是“小先生”。他们通过自主预习,对新知识有了初步认知,进而在与同学的交流分享中,实现知识的巩固与拓展。
“学有己见即先生”:学习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可能基于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思维模式,对所学内容形成独特的见解与理解。能够大胆表达个人独特见解,并积极与他人展开交流探讨的学生,同样属于“小先生”的范畴。他们的观点碰撞,往往能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拓宽大家的思维边界。
“授人以渔即先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将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的学生,也是当之无愧的“小先生”。他们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通过分享学习方法,助力更多同学提升学习能力,实现学习上的共同进步。
二、“小先生讲题”的实践路径
“小先生讲题”的实施形式丰富多元,涵盖微课导学式、伙伴互助式、成果汇报式等多种类型,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灵活选用。
(一)“微课导学式”小先生
课前预习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却常常被学生所忽视。“微课导学式”小先生模式的出现,为课前预习注入了个性化元素,助力学生实现更高效的学习。
以“有趣的七巧板”这一内容为例,对于低年段的学生而言,操作七巧板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倘若将这一环节置于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势必会压缩其他教学内容的时间,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借助“小先生讲题”模式,我们为学生设计了如下预习单:首先,通过观看微课,深入了解“七巧板的前世今生”,知晓其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接着,自主学习“七巧板的玩法”,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最后,运用视频或图片的形式,记录七巧板的“N种创意拼搭”。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七巧板的多种拼法展开热烈探讨。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与质量,更使得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顺利完成新课的学习任务。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分享交流中,深入理解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二)“伙伴互助式”小先生
在阶段学习任务完成之际,“伙伴互助式”小先生模式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例如在单元整理、期中与期末复习阶段,经过教师的首轮系统复习后,部分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仍存在明显不足。此时,“伙伴互助式”小先生便开始发挥关键作用。
在“小先生”的引领下,一系列学习任务有序开展,如“知识我整理”,学生们通过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加深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问题我来提”,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促进思维的碰撞与深化;“好题我推荐”,学生们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经典题目分享给小伙伴,拓宽大家的解题思路。同时,学生们还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分享解题小视频等方式,将思维过程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表达。值得一提的是,这类“小先生”还能够根据学习内容,自主设计习题,对结对小伙伴近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查漏补缺,有力促进了学习共同体内部的互助互学,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三)“成果汇报式”小先生
“成果汇报式”小先生模式通常适用于那些周期较长、制作过程较为繁杂的作业任务。例如,在学习完折线统计图后,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家庭小调查。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到自制统计图,再到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这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又如,在学完圆柱和圆锥相关知识后,“小先生们”积极探索测量土豆、啤酒瓶等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最终,学生们将自主学习的成果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展示、互动与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提升了实践操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自媒体平台的分享,学生们还能从他人的成果中获取灵感,进一步拓展思维视野,实现学习成果的最大化利用。
三、“小先生讲题”的现实意义
(一)作业主体不再缺失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教学中大力推行“小先生讲题”模式,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教师教学的不易,这对于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与伙伴关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先生讲题”模式高度契合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生将易错题、拓展题、提优题等录制成解题小视频,方便同学们反复观看学习。同时,“小先生”积极督促伙伴共同学习,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师单方面督促学生认真听讲、追要作业的被动局面,真正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二)全面释放作业效能
参与“小先生讲题”活动,让众多学生收获颇丰。不少学生表示,为了能够清晰、准确地将知识讲解给他人,自己必须深入钻研学习内容,甚至需要查阅大量资料,这使得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牢固。还有同学提到,担任“小先生”后,自己做事变得愈发细心,不仅能够敏锐地发现结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在完成自身作业后,也逐渐养成了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
总之,“小先生讲题”模式将学生置于学习的核心地位,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成长的主体。通过这一模式,作业效能得以全面释放,个性化学习得以切实落地,学生的成长在自然状态下蓬勃发生,为真正实现“双减”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 [M].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