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以来,伴随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我国的高校美术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需要从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以便于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幅度的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进而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性美术人才。本文针对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情况,对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的新途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希望有助于高校美术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学;改革途径
0前言
现阶段,在我国教育教学课程的改革过程中,美术课堂教学随之开始面临教学方式、教学观念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新要求。当前的高校美术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单一的美术技巧、美术技能等训练,而是以美术学科特有的方式发挥着培养素质、完善人格、提高品质等作用。然而,就我国高校的美术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整体教学形势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的美术教学所沿用的仍然是以往滞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中的绝对威严性和绝对主导性普遍存在,学生依旧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氛围沉闷乏味,这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由此可见,推进高校美术课堂教学创新,深化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项尤为紧迫的工作及紧要的任务。
1.高校美术教学目标由单一目标向综合目标转变
我国高校美术教学的传统教学目标只注重单一的智能发展或者知识发展,而高校美术教学改革要求是使传统的单一教学目标转向综合性的全面发展目标,以增强美术专业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高校美术教学的基本教学目标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得学生了解美术的多元性和创造性,明白独创、首创和创新等概念的深层含义。高校美术教学需要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适应联系、扩展、变通和发散等思维模式,具备全方位和多角度的观察能力,掌握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同时,学生在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从辩证、历史和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最终使得学生不仅具备写实能力,还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并且,在解读和欣赏美术形象时不能仅仅关注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而要更加注重和该作品相关的技巧、材料和科技等信息。因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更是提升了人们的审美能力。
2.改革招生政策,全面提升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常情况下,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参加高考步入高校的时候其基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因此,美术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已经成为全面提升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最大障碍。因此,我国高校首先应该改革招生的政策,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从根本上提升美术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专业素质水平和独立创新能力。同时,高校美术教学改革还需要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对于基本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进行因材施教,使得全部的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另外,还应当明确的是,美术学习的根本就在于发现及研究,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过程所培养的主要是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乃至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高校美术教师要更为重视学生的实践过程和学习历程,而并非是一味的强调学习所得到的成果,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切身的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去,主动积极的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目标,最大限度的确保美术设计作品的顺利完成,为学生美术综合技能与美术整体素养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3.全面改革班级授课的教学模式,激发美术学生的创新性和个性培养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美术教学模式都是统一实施的班级授课形式,活动空间相对比较狭窄,并且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即便是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率较高,有助于体现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相切合,但是此类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美术教师对不同学生实施因材施教,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与此同时,该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内容系统化相对较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不利于创新型美术人才的发展。因此,在高校美术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全面改革统一班级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尝试组织年级不同亦或是专业类别不同的学生一起上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此外,以往的高校美术教学过程教师过于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授课内容过于单一。并且,课堂上的很多内容重复的频率较高,挤占了学生学习其他理论知识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因此,在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中,教师还可以尝试让美术专业的学生自行选择所偏爱的美术工作室,而教师的专业性指导也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以便于为社会培养出创新性且个性化十足的美术专业人才。
4.全面建设师资队伍,提升高校美术教学效果
在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的是绝对的主体地位,所以,美术教师的素质水平、教学技能和实践能力往往会直接影响到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因此,高校美术教学改革需要提高美术教师的文化素质水平、理论知识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此外,美术教师还要具备基本的应变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美术领域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思想发展时相当迅速的,而美术教师自身的美术思想和理念将会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渐地传递给学生。因此,高校美术教师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时刻关注美术领域的发展变化,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高校美术教师还应该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因为美术还属于商业化领域,使得美术设计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并按照商业需求来设计适合大范围传播和推广的作品。所以,高校的美术教师还需要适当参与一些商业性设计活动,或者兼任一些商业职务,避免纸上谈兵,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全面建设教师队伍,应综合考虑高校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师和美术专业课程教师的配置情况,最好把教师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因为,一般老年教师的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美术功底比较扎实,而青年教师的创新意识比较强、科技技能比较高。同时,高校在招聘美术教师的时候最好确保教师的毕业院校尽可能地不同,因为不同美术高校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体系差别较大,从而构建丰富活跃的学术环境,各个美术教师之间还可以通过日常的学术交流来提升自己的素质水平和专业技能。此外,高校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多种多样的社会活动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或者进修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使得高校的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高校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系列需要予以尽快解决的问题,美术教学现状可谓是不容乐观,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因此,高校应该全面考虑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切实的立足于高校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要密切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和学习水平,有针对性的改革美术教学的目标、内容以及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社会源源不断的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封永辉. 我国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中突出问题及对策分析[J]. 大众文艺, 2012,06(9): 26-27.
[2] 毛联瑞. 浅谈高等院校美术教学改革新途径[J]. 科技信息, 2013,02(3): 121-123.
[3] 高宏刚. 穷思竭虑,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高校美术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J]. 艺术评论, 2012,09(3): 34-36.
[4] 徐泳霞. 高校美术教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以美术学科公共选修课程为例[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社科版), 2013,01(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