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作 者:薛宝珍
(德令哈市第二中学,青海 德令哈 817000)
大
中
小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教材,深入分析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探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代数、几何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尚未得到充分培养,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发展。因此,探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提问主动性
在众多初中数学课堂中,普遍观察到学生倾向于被动接收信息,较少展现主动质疑与探索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倾向于等待教师的指导,对不理解的内容较少主动寻求教师或同学的帮助。被动的学习方式无疑会损害学习成效。例如,于学习教材中“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章节,部分学生对公式法推导过程存有疑问。出于多种考量,如惧怕同侪的非议或避免麻烦教师,学生选择了搁置疑问,而非积极寻求解答。此类行为显然妨碍了其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
(二)教学环境不利于学生提问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往往过分强调对知识的直接传授,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能显得有些传统和单一。这种情况下,课堂的氛围往往显得比较严肃,缺乏足够的互动和轻松的交流。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们可能会因为担心在提问过程中犯错,或者害怕受到教师的批评和指责,而变得不敢主动提出问题。例如,当教师在讲解教材中关于“函数”这一重要数学章节的内容时,如果教师采取了满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单方面地讲授,而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思考和疑问,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很难有机会去深入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法,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在课堂上,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无论问题的质量如何,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回应,鼓励学生勇敢表达。例如,在讲解教材中“勾股定理”的应用时,学生提出一个关于实际生活中测量旗杆高度的独特想法,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生一起探讨该想法的可行性。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教材中“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校园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分组收集和整理运动员的成绩数据。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更愿意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图形以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教材中,许多数学概念和定理都配有相关的图形或实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和实例,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教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不同相似三角形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质疑,不盲目接受。在讲解教材中的数学定理和公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定理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其他的证明方法。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教材中给出的判定方法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判定条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结合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初中数学教材蕴含丰富的问题资源,教师应深入探索,以此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其提问兴趣。教育工作者在辅导学生时,应激励其对教科书中的示例与练习进行深入研究,以激发学生提出创新问题。在教授“一次函数”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当调整题目条件后,函数的表达式与图象会随之发生何种变化。
教师应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探究环节,指导学生在操作中识别问题与提出疑问。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并发现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此过程中可能提出关于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推导依据的疑问。
(四)加强对学生的评价与反馈
教师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评价方式可以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如果问题比较复杂,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寻找解决方案。例如,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性质”时,提出关于二次函数图象对称轴与顶点坐标关系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画图、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结论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是提升其数学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的关键路径。通过构建开放课堂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发问,整合教材实施教学活动,并强化对学生评价与反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持续探索与实施策略,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融入数学教育的始终,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及长远发展构筑稳固根基。
参考文献
[1]周娟.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路径探析[J].华夏教师,2024,(17):30-32.
[2]徐一鸣.初中数学课堂中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与反思[J].名师在线,2024,(2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