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式和功能多样的教育基地不断涌现。教育基地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日渐明显,已经成为高校针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活动和素质拓展的重要场所。基于此,本文对目前高校教育基地的作用、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研究和阐述,并以怀化学院战辉素质拓展基地为例,探索高校基地建设多元发展的可能性及实践意义。
[关键词]教育基地 高校 多元发展 战辉素质拓展基地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形式和功能多样的教育基地不断涌现,基地成为了高校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拓展的重要场合。目前高校的基地建设以跟学科挂钩的实践基地为主,以素质教育为目的教育基地也在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研究高校教育基地的发展现状和作用,并从实际出发,探索教育基地发展的多元可能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地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教育基地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教育人的实践活动,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任务的完成,教育内容的实施,教育方法的运用等,都离不开一定的载体。思政教育基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形式多样,思想教育工作三种形式:直接教育、间接教育、综合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各项培训活动、新形势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在此基础上,教育基地也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并且,教育基地已经从已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学科教学实践基地等,逐步向具有区域特色和高校自己特色的方向发展,并努力寻求突破,做出品牌。
(二)教育基地整合优质资源,有目标有重点的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教育基地是高校在课堂之外开辟的另一领域,他可以融合高校的各种优质的资源,首先,基地可以进行校企合作,或者其他途径解决资金问题,有利于教育基地活动的开展;其次,教育基地可以融合高校的师资,在某些特定的领域,甚至可以做到专业教师全程指导;高校的教育基地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发挥高校的基本优势,调动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基地的不断壮大发展,还可以为学生拓展不同的空间,进行实践和锻炼。
(三)教育基地是课堂之外的另一个集中式的教育平台
思政教育基地是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重要桥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两个主要因素,无论离开哪一方面,这个教育过程都不能成为完整的过程。教育基地作为这一过程的综合组织形式,能够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并为二者的互动提供空间。在课堂上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影响其效果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很多。教育基地正好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比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不但可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而且可以有新的知识和理念,应用到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去。
(四)教育基地是开展研究型学生工作的有效途径
学生工作涉及的内容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如何实现学生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推进学生工作从事务性向精细化、研究化转变,是当下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任务。教育基地内容的集中性决定了它是开展研究型学生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高校基地建设的发展现状
(一)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教育基地数目在不断增加,但是这些基地大多形成于特定的环境,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素质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基本内容和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更加注重人才的人文精神,重视人才的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凸显的是学生“做人”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或者说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促进三者协调发展,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然而目前高校的教育基地,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多流于固定的形式,固定的内容,没有根据形式的发展,开发出适合高校素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以至于教育基地往往以一种理论上形式存在,没有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高校教育基地的多样性在不断增加
在目前的高校基地建设中,主要有社会实践、文化教育、素质拓展、学科实践等等类型,这些基地整合了优质资源并且拥有独特的优势;搭建了一个开放型的平台,让高校学生可以共享不同的基地教育;目前的高校教育基地大多拥有鲜明的特色,力求通过创新把教育基地打造成品牌;高校的教育基地在已有的平台上多强调示范和对周边相同区域的辐射作用,不断扩大影响力。并且,高校教育基地的发展大多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相结合,其多样性也随着校园文化的发展不断加强。
(三)高校基地建设在不断发展的同时,问题也不断涌现
首先,盲目追求新事物,一些新生事物的出现,在还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时候,已经被用来以基地的形式发展,并且,发展的方向难以掌控;其次,高校教育基地的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并没有广泛的参与进来,应该倡导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高校教育基地的建设中来,并且,某些特殊的教育基地甚至可以专业教师主导;大多数高校都会选择成立创新创业教育,这些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除了进行相关的培训,在校企联合方面做得不够,不是没有资源,而是还没有探索出一条合适的途径进行校企联合。在这一点上,怀化学院战辉素质拓展基地和企业合作的企商班就是一个积极的探索。
(四)教育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不断有新的理念出现
高校教育基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相关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途径之一。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应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职能,发挥教育基地的辐射和示范作用,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带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具体到日常的工作中,教育基地应该有以下三个目标:成为“一个中心”,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心。教育基地由学生工作部门统筹,相关院系具体建设,而这些院系均具有建设本基地的专业或业务特长,例如大学生青年骨干培养基地由政法学院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建设。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可以由相应的基地统一设计、安排,将基地建设成为某一主题教育的活动中心,这样可以避免活动出现重复、专业性不强等问题;成为“两个阵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研究阵地基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心之余,应不断加强理论研究以及实践项目开发,不断提高基地的专业性、科学性。每个基地的主题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内容之一,建设得好,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为“三个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咨询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交流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示范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将部分学生工作内容分块化,内容具体而明确。通过某一基地,可以将全校师生有效地联系到一起,也可以向全校各个院系传递这一主题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思政基地可以成为咨询平台、交流平台、示范平台。
三、以怀化学院战辉素质拓展基地为例,探讨高校教育基地的实践意义
(一)战辉素质拓展基地的基本情况
2007年,怀化学院党委书记胡建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洪战辉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基于此项目的理论研究,2009年4月,怀化学院围绕学校党委的“一个中心,两个突破”的办学思路,为探索“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弘扬优秀校友洪战辉的精神,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平台,合理推进德育资源的建设,建立了“战辉素质训练基地”。2012年5月,基于《“洪战辉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战辉素质拓展基地的实际开展情况,怀化学院申报了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建设项目《特色基地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与实践——以怀化学院战辉素质拓展基地为例》,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二)战辉素质拓展基地活动的多样性、
战辉素质拓展基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主要有: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朋辈人生”主题教育讲坛、“毅行”公益践行活动、战辉素质训练营、创业就业孵化项目等等,而这些活动的培养目标,都是通过战辉的七种精神来特别设定的。比如:“成长七彩路——战辉素质拓展训练营”,着力于培养青少年所缺失的七种品格:宽厚博大的仁爱精神、真情至爱的负责精神、愈挫愈勇的拼搏精神、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勤奋刻苦的求知精神、豁达大度的乐观精神、知恩图报的感恩精神,而这七种品格,正是战辉精神的集中体现。由此可见,高校教育基地的创新和特色化,也是把一个教育基地品牌化建设的最基本的要素。
(三)战辉素质拓展基地活动成效
三年多来,共培训优秀青年学生1500余人,“战辉素质训练基地”已经成为怀化学院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特色品牌。怀化学院依托“战辉素质训练基地”在全校青年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多项素质拓展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宽厚博大的仁爱精神、真情至爱的负责精神、愈挫愈勇的拼搏精神、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勤奋刻苦的求知精神、豁达大度的乐观精神、知恩图报的感恩精神。项目已经开展的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影响广泛,“战辉素质拓展基地”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在针对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难点上,努力寻求新方法,更新观念并广泛应用于基地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素质拓展活动。并且,战辉素质拓展基地在创新理念和品牌活动建设上也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切实做到典型引路,群体成长的战略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成长七彩路——洪战辉素质拓展训练营》.共青团怀化学院委员会编.
[2]董世军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3]朱冬梅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与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