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高职高专院校《道路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道路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作 者:张 霄 (河套学院,内蒙古 巴彦淖尔市 015000)

一、教学改革的目的及意义
《道路工程制图》是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既有系统的理论又有较强实践的专业基础课。在路桥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任务是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绘图技能和空间想象能力,掌握点、线、面的投影方法,掌握截交、相关的求解方法;掌握组合体的读图及尺寸标注;掌握视图的表达方法;同时是学生后续课程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为将来阅读和绘制涵洞、桥梁和道路工程图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掌握路桥制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能够正确绘制和识读公路路线图及施工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其日后零距离上岗铺平道路。
本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较强、理论性相对较弱、知识点多而散,尤其是一些很抽象的投影方法、投影规律,听起来很有趣,但理解起来却很困难。所以一味地采用课堂讲授,既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受学校教学资源贫乏、实训基地不健全的影响,实践教学环节相对比较薄弱,导致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不能马上适应工作岗位。面对新形势下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明确,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改革,彻底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全面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二、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课程内容的调整
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既不同于中专生,也不同与本科生,所以在课程内容的调整上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来进行,应该以三视图投影规律为主,联系作图环境,结合工程实际,多读工程图纸。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选择了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道路工程制图》。
(二)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道路工程制图》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同样重要,都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穿插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1.改变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注入式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以学生只是听课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加强课堂讨论与研究,特别是积极开展采用以模型拼搭方式为主的教学模式。主要教学改革方法是采用已知三视图要求学生用积木垒出实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寓教于乐。在快乐的学习中收获知识。
2.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由教师提出适当的课外学习要求,供学生动手绘图,让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理解截交线和相贯线的概念,培养三维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注重目标教学法的运用,每节课都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避免盲目性和盲从性。
4.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观察周围物体的实型,从不同侧面观察三视图的形状来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印证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大作业,训练学生绘制、识读图纸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就知识的同时引出新内容。
2.教师进行新知识的理论讲解。
3.每节课的课上习题由学生自主讨论解决。
4.老师对学生的习题进行综合讲解和评价。
5.课下学生通过阅读实训图集来培养三维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好的教学方法也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手段来实现,面对课本中大量的三视图、相交、相贯、断面图、路线图、桥涵施工图,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加挂图”的教学模式,方法枯燥、效率低下,已不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而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和音像设施等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手段进行教学,既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增加趣味性,刺激学生的感观系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模型教学无疑是一种更好的教学方式,是补充课堂教学不足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考试模式的改革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促动,通过一次考试,往往不能够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只有对学生经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考察,才可以给学生一个综合的、真实的成绩评估结果。因此,考试的形式要尽量多样化,同时考试形式的多样化也是我们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要求识记性的内容,仍然可以采用常规的考试形式;而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可采用课堂习题成绩、平时作业成绩、上课表现情况等平时考核。学生结业的总成绩应该是本门课程各种形式考核的综合结果。一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均占百分之五十,加强学生的平时成绩百分比,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锻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总之,在常规教学中只有不断的创新和改革,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