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乡村振兴背景下灵寿县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与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灵寿县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 者:孟子云 (中共灵寿县委党校,河北 灵寿 050500)

 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任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涉及农民的生活福祉,也关乎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是建设美丽中国、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好了,生活才能更好。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要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进一步明确,要“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灵寿县迅速行动,制定了《2024年灵寿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将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积极巩固和完善了相关制度措施,在农村厕所革命整治、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灵寿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
(一)农村厕所革命整治现状
灵寿县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中始终坚持数量服从质量、速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原则,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以奖代补改厕模式,全力推动全县农村厕所应改尽改。南营乡杨家台村打破传统改厕过程中单纯依靠施工队、忽略村民意愿形成的单一改厕模式,充分尊重各户的改厕愿望,发挥村民的自主性,让村民在改厕技术小组的指导下自己购买材料、自己施工,形成国家出钱、村民出力的“自拆自建给补贴”改厕新模式,在全市范围内被广泛推广。通过持续推行“杨家台改厕模式”,2024年灵寿县累计成功改造厕所2820座、建设修缮公厕9座、提升修缮粪污处理站4座,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突破91%。为维护整治成果,灵寿县还开展了“回头看”专项行动,对存在问题的厕所进行了排查和整改,确保及时处理并动态清零。这一系列措施有效激励了农民改厕的积极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显著提升了生活质量,体现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关注与投入。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治现状
根据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灵寿县结合山区、丘陵、平原等不同地理特点,因地制宜采取并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村庄集中处理、分散式处理设施覆盖+生活灰水有效管控模式三种方式来解决农村污水横流问题。累计完成105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使得全县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37.63%。目前,位于灵寿县南环路的污水处理厂负责接收主城区和开发区范围内的15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实际年处理量达到1000-1100万吨。按照“原位消纳、综合利用、长效管控”的原则,明确各村委为污水管控的责任主体,负责做好本村污水管控等工作。同时动员村民积极参与、互相监督,对房前屋后的积水进行清理保洁,将自产生活污水直接通过院内洒水、浇菜浇花浇树、冲洗厕所等方式进行原位消纳,减少污水排放。2024年我县牛城乡牛城庄和中旺角村、岔头镇大夫庄和谭庄乡北谭庄等44个村庄的农村污水治理任务均采用粪污资源化利用+污水管控治理模式,实现了生活污水的有效管控,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但由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维护需要较高的投入和技术支持,部分区域的污水治理仍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亟需进一步提升治理效果和覆盖面。
(三)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整治现状
灵寿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共涉及15个乡镇,274个行政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专业农村环卫运营机构,开展农村环卫保洁工作。全县已配备960名保洁员和52辆垃圾收运车辆,清理了22.3万立方米的农村生活垃圾,垃圾收运体系已经形成了“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的模式,并且行政村和自然村的收运体系覆盖率均达到了100%。其中位于青同镇南青同村的石家庄绿燃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实际每年约处理生活垃圾13万吨,全部用于焚烧发电,有效避免生活垃圾对空气和地下水的二次污染,在节约土地的同时也缓解垃圾填埋场的压力。此外,灵寿县所有乡镇结合各地实际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包括设置分类收集容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及对分类垃圾进行有效的后续处理,有效地提升了垃圾处理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推动了农村环境的持续改善。
(四)村容村貌整治现状
一是示范引领促“清拆”新局面。为提升村庄环境,灵寿县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按照“每乡打造一个示范村、每村打造一条示范街”思路,高标准打造“示范村”46个、“示范街”1100余条,通过示范引领,彻底打开“清拆”局面。如牛城乡牛城庄以私搭乱建最多的晓辉大街为切入点,乡村两级干部逐户上门作工作,白手起家打造样板街道,让牛城庄村民直观感受到改造前后的变化,以点带面、以面连片, 在全村范围内展开清拆工作。牛城庄坚持边拆除边改造提升,共拆除私搭乱建、残垣断壁123处、闲置破旧房屋5座,清拆面积3800余平方米,打通断头路2条。在全县清拆工作中,共拆除私搭乱建、残垣断壁、废弃建筑和老旧宅院总计9.2万立方米,清理塘沟5960处,有效地拓宽了村庄的空间布局、改善了环境卫生。二是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对灵寿镇南合村、北洼乡朱食村、三圣院乡东纪城等28个村进行道路全面硬化工程,现已全部开工建设,预计硬化道路90.25万平方米,项目竣工后,将进一步提高村庄的硬化率,使得道路更加平整和安全。三是开展农村绿化美化工程。对清拆出的空闲地块实施了2.53万平方米的绿化美化工程,建设了2370个小菜园、小果园和小广场,进一步提升了村庄的绿化覆盖率和居民的生活品质。这些改造建设不仅提升了村庄的整体面貌,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灵寿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
污水处理难度大,村民环保意识不够。灵寿县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虽然污水治理率达到37.63%,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治理效果依然不均衡,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数量偏少。全县共有位于南环路的大型污水处理厂和位于慈裕镇的小型污水处理厂两座,其它地区的农村则都需自行处理污水,导致污水治理率偏低。二是自行处理污水难度较大。在部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与厕所改造相结合,但由于生活污水体量较大,村民难以承担抽粪水的费用,所以仍无法满足村民处理污水的实际需求。比如,三圣院乡同下村早年硬化道路时忽略了规划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只能依靠村民个人处理生活污水,部分村民将生活污水并入粪水池中导致需要频繁抽水,然而往往无法承受抽粪水费用。三是村民环保卫生意识不够。部分居民往往直接将污水泼洒到街道上,夏季容易滋生蚊蝇,危害村庄环境卫生,冬季易结冰影响出行安全并损害路面,破坏基础设施建设。这些现象反映出污水治理中的管理缺失,也凸显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实际污水产生之间的失衡。因此,针对灵寿县污水治理的现状,应尽快制定针对性的对策,以提高污水治理的综合效益和整体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