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课后延时服务背景下 小学体育课堂生态建设策略
作 者:徐柏杨
(扬州经济开发区振兴花园学校,江苏 扬州 225000)
大
中
小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课后延时服务背景下,不仅满足了社会对学校的需求,而且对小学体育课堂生态的建设更是一场机遇与挑战。本文从课后延时服务对小学体育课堂生态建设带来的机遇出发,分析在课后延时服务背景下影响小学体育课堂生态建设的因素得出小学体育课堂生态建设策略。 关键词:课后延时服务;体育课堂生态
一、课后延时服务对小学体育课堂生态建设带来的机遇
(一)有助于运动技能的巩固与提高
在日常的体育课堂中,时间有限,学生能够进行的练习次数和内容也受到约束。通过课后延时服务中的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地补充课堂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从而实现技能的巩固与提高。这不仅是对知识和技能的补偿,更是对体育课堂生态的积极补充。
生态课堂建设理念强调课堂内部和外部资源的有效联动与互动。在这一框架下,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针对性练习的机会,而且通过延伸课堂学习的环境,促进了课堂内外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例如,当当天体育课的内容是前滚翻,教师在课堂结束后通过延时服务发现很多学生在团身紧环节存在困难,此时,教师可以在课后服务活动中设计富有趣味性和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在互动与游戏中体会到正确的团身紧的感觉。
(二)有助于学校体育活动内容的拓展
很多学生在学校基本上都是在体育课、大课间上从事体育活动。在体育课上,由于课程要求的限制,无论是目标、内容选取上都是从教材的角度出发;在大课间活动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内容与时间也就相对局限。而通过延时服务活动中开展体育活动,就可以很好的突破教材既定的内容,丰富学生活动体验,时间也相对宽松。同时,体育项目的种类也有了拓展,课后延时服务中棒垒球活动的开展,射击活动的开展,花样跳绳活动等,不仅仅拓宽了学生的眼界,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课堂生态环境,又有利于“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模式的推进。
(三)有助于学生“野性”的回归
现今学生的体质不断下降,学生的阳刚之气、野性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没有体验过那种身体上、精神上的对抗,没有一种不怕吃苦的体育精神。通过延时服务中体育活动可以让学生回归“最初”,在课后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提高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不怕脏、不怕苦、勇于挑战的精神与顽强的毅力,在体育活动中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有助于体育艺术“2+1”项目的推进
“体育、艺术 2+1 项目”是 2011 年为了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措施之一,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的改革与发展,逐步推进的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目的是通过学校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生对于自身感兴趣的运动项目相对就更愿意去练习,更想去掌握,而延时服务活动中丰富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多种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学生选择的空间更大,练习的时间也更加充分,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有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二、影响延时服务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生态发展的因素
(一)家庭环境因素
家长体育锻炼意识直接影响延时服务的参与,影响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因为学生成绩在家长心中仍占据着较大的地位。少部分家长对孩子参加课后三点半体育活动持支持的态度,认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让孩子的身体更加健康,还可以放松紧张的学习压力,增进和同学的关系,在课后托管孩子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运动技能,培养对体育的兴趣,还可以帮助我们家长减轻给孩子报体育班的经济压力,另外这部分家长还会向孩子定期买运动装备,传授正确的锻炼方式和保护措施,还有大部分家长要么态度中立要么不支持孩子参加体育锻炼,认为课后孩子在延时服务中参加体育活动或者其他艺术活动没有必要,参与体育锻炼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影响学生的成绩,对以后的升学考试会有消极影响。同时学生家长的角色、职业、运动参与也会影响学生参与到除此以外,还有家庭条件的原因,经济一般的或者较差的可能更愿意去参与延时服务,家里没有人有时间接孩子的可能更愿意参与延时服务,因为花费较少,安全性更高,环境更熟悉,家长时间上更宽裕。
(二)学生个人因素
学生自身对于运动参与的态度也会影响延时服务中参与体育活动。当学生由于自身不爱运动或者怀有消极的运动态度时,很多学生会选择不去参与或者消极参与课后体育活动,这个也不利于体育课堂生态的建设。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是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力的心理状态,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在运动自信方面,很多学生越是有这运动方面的优势就会更加愿意参与,如跑的快的学生更加运动从事跑的活动。在思想上,当学生有明确的运动目的也会更加愿意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如对该活动感兴趣、想要结交好朋友、想要提高自身素质等,一旦有了明确有了目标导向,那么学生参与度就会大大的提高。
(三)活动内容、频率的因素
现今学校在课后都会根据年级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很多活动开展的次数相对较少,有的甚至只有1周一次,然而技能的学习需要的是反复的练习、不断巩固,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到延时服务的体育活动中收获很少,一学期下来学生基本上没怎么有提高。同时,运动项目虽然多,但是真正能够吸引学生长期进行的却很少。很多时候活动内容的设置过于单一,形式不够新颖,每天都重复做同样的事情,这个会打击学生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学生兴趣与热情,促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向消极的方面发展。
(四)师资与场地、器材的因素
随着国家不断深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平时体育教师工作就繁重,除了要完成自己本职教学任务外,还要时常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在学校内不仅要开展体育活动,还必须带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比赛,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同时,体育教师的短缺是目前教学中各个学校面临的严峻问题。随着延时服务中体育活动的增加无形中就增加了很多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教师的态度也会随之发生了变化,如果抱着消极的态度对待延时服务中体育活动的开展的是无效的。其次,在学校的场地、器材也会影响体育活动的开展,个别主城区的学校由于受到体育场地面积限制,很多活动无法同时开展或无法开展大规模的活动;而一些器材缺少的学校,很多活动也无法开展,如没有篮球场地、足球场地等。
三、针对延时服务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生态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宣传与教育,改变家长传统观念
利用学校公众号、家长会等让家长了解延时服务中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让家长从思想上改变“体育活动浪费时间”的想法。同时,政府和媒体都应加强宣传,并提出一些建议与要求,营造一种全民健身的氛围。除此以外,想要获得家长的认可与支持,更好的办法是让家长成为参与者,参与的方式可以是线上或者线下的家长与孩子两者运动展示,也可以定期开展亲子趣味活动,将孩子学习内容融合其中,让家长与孩子一起体验,让孩子在活动中起主导,让家长看出孩子的成长。同时也要让家长知道在运动中受伤、流汗是很正常的现象,倡导家长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勇于去尝试、去挑战。
(二)科学“减负”,合理将体育锻炼与日常学习相结合
真正创造性的学习不是负担,只有重复的、机械化的知识灌输才是负担。减负要尊重两大规律。作业形式应形式多样化,精炼华,不仅仅停留在书面上。所以应增加延时服务中体育活动的次数,并严格贯彻《江苏省学生体育健康促进条例》,落实学生作业控制量要求,同时可以将作业与体育活动相结合,贯彻“体教”的要求,如在语文上可以让学生根据参加的体育活动写写或说说自己的运动体验;数学中可以将问题的解决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仅提高了自身身体素质也让学生复习巩固或预习了其他学科应该掌握的知识,增强学生知识的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加强其他学科与体育活动之间的联系。
(三)创新体育课堂活动形式,做好安全保障
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可参与性,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参与发挥,使他们真正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积极培养教师的创造能力,教师应对于同一活动项目的内容要有创新,让学生每次活动时都能保持新鲜感;积极开展市级、区级体育活动专题培训,让老师们学习最新的活动项目、形式,积极引进传统的运动项目、体育游戏,并在原基础上能够进行修改,创编成适合该年龄段学生活动;积极组织全年级、全校的专题性体育活动,如年级足球比赛,体育知识抢答等,增加对抗性活动。同时,在组织活动时也要做好安全的保障,在活动前一定要检查场地器材,确保无安全隐患,将责任落实到人;培养学生活动前热身、活动后放松的习惯。
(四)改变教师观念,让教师参与建设
强化全体教师的主动服务意识,树立教师活动参与的正确态度,推动生态课堂建设理念的落实。教师不仅要了解延时服务的重要性,还要认识到在延时服务中增加体育活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们要学会如何在课堂内外营造健康、积极的体育课堂生态环境,强调不仅仅是关注学生成绩,更要关注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班主任要在此过程中发挥带头作用,引导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健康生活习惯。
明确所有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生态课堂建设中,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老师的责任。通过由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其他学科教师也能担任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真正实现跨学科的合作与融合。让教师们亲身参与课后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也能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激励学生的参与兴趣。此外,教师们还要认识到这项活动不仅仅是体育课、体育老师的责任,而是全体教师共同推动的一项重要教育任务,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持。对于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专长开展特色体育活动,丰富课堂内容,形成独具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从而进一步促进积极健康的课堂生态环境的建设。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不仅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还能在课堂中营造更加和谐、有活力的氛围,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整体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延时服务中增加体育活动对于小学体育课堂生态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需要的是家、校、社三位一体的配合,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合作中实现效果最大化,从组织中贯彻教育理念。(本文系“十四五”江苏省规划课题《“双减”政策下小学课堂生态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2021/02/605 )
参考文献
[1]梁韶.”体育、艺术 2+1 项目”的小学体育课与课外活动整合的实践研究[J].运动精品,2018,37(7):33-35.
[2]丁豪军.北京市海淀区小学“课后三点半”体育课堂生态开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省,.河南大学,2019.
[3]姚玉琴.论小学生自信心培养与体育教学[J].科技信息,2010,(22):261.
[4]钟红.南昌市小学生校内课后体育服务调查研究[D],江西省:江西师范大学,2021.
[5]徐建中.落实”双减”需谨防家长”被裹挟”.[N].兰州日报,2021-8-18(5).
[6]梁丽.尊重规律助减负,科学实践促增效[J]教育家,2021.,(20):56.
[7]陈晓磊.浅谈初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文理导航(上旬),2013,(7):91.
[8]徐祖妹.家长进课堂,文化润童心[J]山西教育(幼教),2021,(8):1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