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家校社”视域下的劳动实践活动方式浅研究

“家校社”视域下的劳动实践活动方式浅研究

作 者:何 花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振兴花园学校,江苏 扬州 225000)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在家校社协同教育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责任感。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了当前家校社在劳动实践教育中的角色与责任,并提出了具体的劳动实践活动模式。
关键词:劳动实践;家校社合作;教育模式;学生发展;社会责任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劳动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在此背景下,劳动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家校社协同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强调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的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劳动实践活动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因此,研究家校社视域下的劳动实践活动方式,对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家校社协同教育的研究现状 
家校社协同教育是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参与和推进的教育模式。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这种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家校社协同教育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关于如何在劳动实践教育中实现有效的家校社合作,现有研究还不够充分,尤其是在具体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方面。
(二)劳动实践活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在国际上,劳动教育被视为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已经将其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中。例如,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都是劳动教育的成功案例。国内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劳动教育的必要性、目标定位以及与德育、智育的关系等方面。但在实际的劳动实践活动设计和实施方面,尤其是家校社三方如何协同配合,还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
三、 家校社在劳动实践教育中的角色与责任
(一)家庭的角色与责任 
家庭是儿童最初的社会化场所,对孩子的价值观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劳动实践教育中,家庭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初步的劳动技能。家长应通过日常的家庭劳动分配,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二)学校的角色与责任 
学校是劳动实践教育的主战场,承担着系统传授劳动知识和技能的任务。学校应设计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活动,如校园清洁、绿化植树、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同时,学校还应与家庭和社会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劳动教育计划,确保劳动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社会的角色与责任 
社会是劳动实践教育的延伸和深化平台,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和更丰富的劳动内容。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和公共机构,应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劳动教育活动中,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此外,社会组织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 家校社视域下的劳动实践活动模式
(一)家庭主导型劳动实践活动 
家庭主导型的劳动实践活动侧重于利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场景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习惯。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安排适当的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生、烹饪、园艺等。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不仅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还能体会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二)学校主导型劳动实践活动 
学校主导型的劳动实践活动通常包括校内外的劳动课程和社会实践。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美化、农作物种植、社区服务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知识,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学校应当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劳动实践课程,确保活动的教育性和趣味性。
(三)社会主导型劳动实践活动 
社会主导型的劳动实践活动主要是由社区、企业和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实习和志愿服务机会。这些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工作环境和要求,有助于他们了解职业世界,提前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社会机构应当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四)家校社联合型劳动实践活动 
家校社联合型的劳动实践活动是一种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三方共同规划和实施劳动实践活动,形成一个互补和支持的教育网络。例如,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劳动活动,或者与社会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校外参观、学习的机会。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劳动教育体验。
五、 劳动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与效果评估
(一)实施策略 
实施劳动实践活动的策略需综合考虑活动的目标、参与者的特点以及资源的可用性。首先,明确活动目标是关键,它应与学生的年级、兴趣和发展阶段相匹配。其次,活动设计应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以吸引学生的参与并激发他们的兴趣。此外,确保安全措施到位,为学生提供一个无风险的学习环境。最后,活动应有明确的指导和监督机制,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效果评估方法 
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效果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定量评估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成果展示和出勤记录来进行。定性评估则可以通过观察、访谈和反思日志等方式收集数据。评估应在活动开始前、进行中和结束后进行,以便全面了解活动的影响。
六、 结论
从家校社视域出发,我们探讨了劳动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紧密合作对于实施有效的劳动实践活动至关重要。家庭主导型、学校主导型、社会主导型以及家校社联合型四种模式各有优势,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发挥重要作用。实施策略的制定需要考虑活动的目标、参与者的特点和资源的可用性。效果评估应采用多元化的方法,以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杨颖东,吴成明.具身智能:让具身智能体走向具身实践[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3,45(12):17-24.
[2]周洪宇,龙宝新.走向善于育人的实践智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5(01):5-13. 
[3]于泽元,王叶红.论美育实践的类型与路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0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