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作 者:葛 飞
(含山县第三中学,安徽 马鞍山 238100)
大
中
小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及具体策略。通过对初中数学教材的分析和实例研究,阐述了如何从教学方法、问题设计、课堂活动及作业布置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成为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而发散性思维作为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学生得以从多元视角和不同维度深入探索问题,将原本可能单调的数学学习转变为充满活力与色彩的体验。面对数学难题,具备发散性思维的学生不会拘泥于单一解法,而是广泛探索,勇于尝试多种策略以求突破。当学生亲自动手探索,惊喜地发现同一数学难题竟有多条巧妙解法时,他们内心自然会被数学的无穷魅力所触动,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增,动力也随之提升。
(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创新为民族注入进步的动力,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发散性思维正是创新的源泉,不断为这一过程提供不竭的助力。在初中数学教育这一关键领域,着力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深远的意义。数学世界充满变化与可能,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探索问题,不拘泥于单一路径,而是多角度深入,揭示数学之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实践与思考的结合,逐步培养其扎实的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构建稳固基石。
二、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思维
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例如,在学习“函数”这一章节时,可以创设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理解函数的概念。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问题、交流想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从同伴的思维中获得启发,拓宽自己的思路。例如,在解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问题时,让小组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探索不同的判定方法。
(二)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开放性问题,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回答问题。比如,在学习“图形的相似”这一知识点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想出哪些方法来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此类问题没有唯一固定的答案,学生能够依据自己所学,充分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去探索多种多样的证明途径,让思维尽情发散。
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挖掘多种解决方法。以人教版2024教材中的一道应用题为例:“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的速度为每小时5千米,乙的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经过3小时两人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思路来求解,既可以利用路程=速度×时间的公式,分别算出甲、乙各自走的路程,然后相加得出两地距离;也可以先求出两人的速度和,再用速度和乘以时间来算出结果,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并灵活运用。
(三)丰富课堂活动拓展思维空间
在数学教育中,精心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数学实验是极具价值的实践。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细致观察现象,严谨分析数据,以此发现数学规律。在教授“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时,通过安排学生进行折叠、剪纸等互动实验活动,能让他们直观体验并深刻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性,从而更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
引入数学游戏于课堂,不仅可增添学习的趣味性,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化理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激活数学课堂,可引入“数字谜语”游戏,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猜出数学概念或公式;同时,组织“数学接力赛”,促使学生在限定时间内高效解答一系列问题,以此提升其思维敏捷性,使学习过程既有趣又高效。
(四)合理布置作业强化发散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去精心设计分层作业是很有必要的,旨在确保每位学生能在适合自身能力的挑战中得到锻炼,从而促进其成长与进步。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可给他们布置一些带有挑战性的拓展性作业,像深入探究复杂的数学难题等,以此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力。而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主要布置旨在巩固基础知识的作业,帮助他们扎实根基。
布置开放性作业也极为重要,这能够有效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去完成。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学会如何在没有固定答案的情况下,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比如,在学习“统计”这一章节之后,可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一个统计调查项目,让他们亲自收集相关数据、细致分析结果,最后认真撰写调查报告,充分锻炼其综合能力。
结论
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激发学生形成多角度思考的能力,是一项既关键又挑战性的目标。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构思精巧的问题、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以及合理规划的作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提升其数学素养与创新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持续探索与实施创新策略,旨在构建促进发散性思维的教育环境,为培育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水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利辉.初中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教育界,2020,(25):44-45.
[2]代健康.浅析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6):48-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