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教育在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生物学知识中还蕴藏有一些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情境,如:珍爱生命、唯物辩证、竞争、适应、统一、创新、环境保护等,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有意识地挖掘教材,渗透一些思想教育,这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通过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愿望。在讲人体的营养一章中,让学生了解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的作用之后,一定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特别是在迅速生长发育的青春期阶段,要有充足的营养作保证。不要挑食、偏食;也不能暴饮暴食。不吃早餐;零食不断,影响正餐;甜食过多,用高糖饮料或碳酸饮料代替饮用水等等,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或是不合理的饮食结构。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不均衡。一日三餐,要讲究科学膳食,才能吃出健康来。关于世界三大公害“烟酒毒品”,在学生充分认识到其危害的基础上,一定要趁热打铁,强化教育他们珍爱一辈子只有一次的生命,不吸烟,不饮酒,远离毒品,对自己对家庭也对社会都有益处。
二、通过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伦理教育
当今世界,生物科技的高速发展,一个个令人心动的生物科技发明和发现呈现在人们面前,如“转基因生物”、“生物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图谱”等等。这些新技术、新发现如果能够很好的应用在工农业生产或人类医疗卫生事业上,将极大的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些技术如果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掌握,就可能产生一些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如“超级生物武器”、“克隆人”等,那就是人类的灾难。抓住这个主题,教育学生人与人、人与社会应和谐相处,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平等、互助而不是仇恨、敌视和毁灭。通过生物课堂教学加强义务献血、自愿捐献骨髓、尊重艾滋病人等方面的教育,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自然界中的生物也是我们的朋友。只有合理的利用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资源并很好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才能与它和平共处,通过一些鲜活的例子,同学就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三、通过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关爱教育
生命的孕育知识,使学生懂得了一个新生命的来之不易,特别是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哺育和培养,借此教育学生感恩父母,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在家里不和父母顶嘴,尽量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减轻他们的负担;在学校遵守纪律,努力学习,让父母放心。在学生们通过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中,了解了老年人的骨的成分中无机物含量增加,有机物的比例减少,使骨具有硬脆、易骨折的特性之后,及时教育学生不但要有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要从生物科学的角度,热别关爱老年人的行走、坐车的安全,以防摔倒发生骨折,把关爱老年人落到实处。
四、通过生物学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生物课程在德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生命的物质性,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各种生命现象之间、生物个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和普遍联系,生物的进化观点等等,都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材料。
我国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由于过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不合理利用,使我国宝贵的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例如,我国的野马、高鼻羚羊等十几种珍贵鸟兽已经灭绝或濒于灭绝;许多贵重药材的药源,也由于灭绝性的采集而枯竭。通过这些材料的穿插,让学生既为我国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自豪,又增进了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责任感。如对“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还让学生了解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从而形成珍惜生命,尊重母亲的情怀;通过课外阅读“探索大脑的奥秘”,分析人类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及科学家对大脑研究的成果的展望,借此教育学生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邪教。
另外,新教材中设计了多种类型的探究活动,能使学生亲身感受探索科学的艰辛,并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五、通过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要提高教学效果,师生间需形成双向交流,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必须具备如下的学生观:学生是资源主体,是未开发的富矿,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活生生的人。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先天禀赋,它是学生的资源基础,这个基础决定其可以被开发成才。学生之间又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表现在接受教育的不一致性。社会对人才要求是多样的,教师就要注意扬每一个学生之长,避每一个学生之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只要条件具备,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学生是有发展权利的和需要理解尊重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生命力,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有自尊心,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是学生生命力的表现。此外,把师生联系起来的内容不仅仅限于课本,更有师生间的情谊,因此教师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努力通过课外交流来了解学生,并在各方面予其以热情的帮助,以逐渐建立起师生情谊,把课堂教学延伸开来,使课外交流成为第二课堂。三、排除不利的干扰因素,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总之,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不论哪门学科,我们的最终教育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的德才兼备的人,都要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而不只是教授给他们专业知识。否则我们的教育就会偏离轨道,甚至使学生将来有才无德,贻害社会。那样,我们做教师的也问心有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