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提高小学家长学校实效性的方法研究
作 者:陈文华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中心小学,广东 佛山 528216)
大
中
小
摘 要:本文聚焦于小学家长学校,旨在深入剖析影响其实效性的各类因素,并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法。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家长学校对于增进家校合作、助力家长科学育儿意义重大。然而,当前小学家长学校在实践中存在课程内容契合度欠佳、教学形式缺乏吸引力、家长参与主动性不足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提出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家校互动等多维度的方法,以期提升小学家长学校的实效性,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家校共育环境。 关键词:家长学校;实效性;现状;因素;方法
一、小学家长学校实效性的现状及问题表现
(一)课程内容方面
1. 针对性不强:部分小学家长学校的课程设置未能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往往采用通用性的教育内容,缺乏针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习、心理、社交等方面的细致指导。
2. 系统性不足:课程之间的连贯性较差,呈现碎片化状态,难以让家长形成完整的教育知识体系。
(二)教学形式方面
1. 形式单一枯燥:多数仍以传统的集中讲座形式开展教学,教师单方面讲授,家长被动接受,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像讲解亲子沟通技巧时,只是理论讲解,缺少让家长实际演练、模拟场景沟通的环节,导致家长难以真正掌握并运用。
2. 缺乏灵活性:未能充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渠道。在如今数字化时代,很多家长学校没有开展线上课程、线上答疑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不能满足家长不同的时间安排和学习需求。
(三)家长参与情况方面
1. 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到家长学校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将其看作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活动,出现无故缺席、上课不认真听讲等现象,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
2. 反馈机制不完善:家长学校与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反馈渠道,学校难以了解家长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实际需求,无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影响家长持续参与的意愿。
二、影响小学家长学校实效性的因素分析
(一)学校层面
1. 重视程度与规划不足:一些小学对家长学校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其纳入学校整体教育发展规划中,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投入上相对匮乏,导致教学设施简陋、师资配备不足等问题。
2. 师资专业性欠缺:授课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的小学教育、儿童心理学等相关知识背景,对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特点把握不准确,难以提供高质量、贴合实际的教学内容。
(二)家长层面
1. 教育观念差异: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家长秉持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孩子的教育主要依靠学校,忽视自身学习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对家长学校传递的现代教育理念接受度较低。
2. 时间精力限制:小学生家长往往工作繁忙,在兼顾工作与照顾孩子生活起居之余,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家长学校的学习活动中,影响参与度。
(三)社会层面
1. 缺乏宣传引导:社会对小学家长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家长对其功能、价值缺乏清晰的认识,没有形成重视家长学校、支持家校共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2. 缺少评估监督机制:对于小学家长学校的教学质量、实效性等方面缺乏完善的外部评估监督机制,难以督促学校不断改进工作,提升教学效果。
三、提高小学家长学校实效性的方法
(一)优化课程内容
1. 精准分层设计课程:依据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要求,设计分层课程。例如,针对一年级学生家长,重点设置入学适应、学习习惯启蒙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家长,则侧重于学习方法提升、青春期心理引导等课程,增强课程的针对性。
2. 构建系统知识体系:梳理各课程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品德教育、学习能力培养、心理健康等内容有机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便于家长理解和运用的家庭教育知识体系,让家长明晰各部分如何相互配合助力孩子成长。
(二)增强家校互动
1. 建立完善的沟通反馈机制:通过定期开展家长会、问卷调查、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及时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和对家长学校课程的期望,以便学校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2. 开展亲子共育活动:组织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主题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手工制作、亲子阅读分享会等,让家长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孩子,同时也增强亲子之间的感情,促进家校共育理念的落地。
(三)加强师资建设
1.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招聘或选拔具有小学教育、儿童心理学等专业背景的教师担任授课教师,同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术研讨活动,邀请教育专家来校讲学,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知识和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2. 建立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对教学效果好、家长满意度高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强化社会支持
1. 加大宣传力度:借助社区宣传栏、社交媒体、地方电视台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小学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办学特色和成效,提高社会知晓度,引导家长重视并积极参与。
2. 完善评估监督体系:教育部门等相关机构应建立针对小学家长学校的质量评估标准,定期对其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家长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开评估结果,督促学校不断提升家长学校的实效性。
四、结论
小学家长学校实效性的提高关系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家校共育的良好成效。通过从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家校互动、师资建设以及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改进方法,能够逐步解决现存的问题,使小学家长学校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小学阶段的教育事业增添助力,共同为小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有利于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娟涓,何毅梅.“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的问题及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1(34):77-80.
[2]刘衍玲,臧原,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7(02):400-402.DOI:10.16719/j.cnki.1671-6981.2007.02.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