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善用大思政课,打造“动”起来的思政课
作 者:解仁美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大
中
小
(山东省202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精准思政视域下高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协同创新研究》24BZZ139;日照市职教改革课题《大思政格局下“一核四动多元一体”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20235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善用大思政课,需要不断打造“动”起来的思政课,使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提升学生的认同感、获得感,引导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一元引领,坚定政治方向。一元就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做好知识传授、能力塑造、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实现信、知、行立体式教学目标。 双核驱动,更新教学理念。双核驱动,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凝心铸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着力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核心能力双核驱动,达到育人与育能的双育并举、共赢。 双主互动,激发课堂活力。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师生双向交流互动,激发课堂活力。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以常态化长效化学习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集体专题培训与自主日常学习相结合,借助周末理论大讲堂、同城思政大课堂、思政萌新磨课会等平台,以学促教,以研促教,内外兼修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构建“五题五共”运行保障机制:问题共商、点题共研、联题共建、主题共赏、专题共推,切实提高大思政育人实效。开展三联四课活动,三联就是联学、联研、联讲,四课就是集体备课、推门听课、专题研课、萌新磨课等系列活动,锻造教学能力。在科研素养方面,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相结合邀请同行专家做专题报告讲座,涵养学术素养。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大学生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从青年群体关注的热点切入,精准开展思政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开展学情调查及座谈会,精准分析学情,精准供给内容,精准实施教学,推进“一师一策”课堂革命,拓宽思维,创新教学方法。在社会大课堂中,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的变化,感悟变化背后的理论力量和实践伟力,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推动学生自觉走出个人小世界,着眼大事业、大格局。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有效互动,激发课堂活力,增强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三方联动,汇聚育人合力:打造家、校、社联动式合作平台。 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搭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一体贯通的载体和平台,贯通政府、家庭、学校、企业、社会教育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联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组织共同参与,思政课不仅在课堂上讲,也在社会生活中讲,实现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理论学习与价值内化、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互补充、彼此贯通。 三课融动,打造交互教学:思政小课堂与实践新课堂、网络微课堂融合,实施理、实、网交互式教学方式。 理实融合:思政课是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信仰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因此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中国生动实践融入“大思政课”,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水利院校,要立足于高职人才培养特色,最大限度整合优质资源,依托思政课程,探索“课堂教学+实践调研+活动竞赛”一体两翼的水文化教育教学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业文化、本土红色文化、工匠精神文化融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虚实融合:线上线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打造沉浸式、参与式、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贴合未来教育数字化发展方向,打造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智慧教学平台。坚持共建共享,整合优化,搭建校企、校校之间的数字资源创新平台。加强对思政VR虚拟实训中心的建设,借助虚拟仿真技术营造沉浸式、体验式教学场景,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提升实践育人效果。依托校本资源和场地如水文化馆、党史教育展厅、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校园景观水轴、书轴等,学生担任讲解员,开展现场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依托思政理论社团有计划地组织系列特色活动,先后走进学校、农村、社区进行理论宣讲、参观考察开展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素养,并将学生参与完成相关活动的情况纳入到思政课考核评价体系中。 产教融合:推动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互溶共进的有效结合,集合多元主体,组建多元育人共同体,由行业专家、工匠人物、优秀毕业生代表、时代楷模等先进典型,组建思政特色建设专家资源库,及时将与学生所学专业、未来职业的有关的最新进展,最鲜活生动实践素材进入思政课教学,增强课程信息量和理论说服力。整合多样资源,充分挖掘利用校内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与校外行业、企业资源。聚合多维场域,对接第二课堂,链接第三课堂,加强三课堂间的联动,把思政内容融入专业学习,把思政功能嵌入课外活动,在学生开展实习实训期间适时有机开展思政实践教学,增强运用一切场合、一切载体、一切方式开展“大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守好筑牢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 多元评价,促进知行合一。考评机制是检验教学成效、反思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实行三方复合,推行师、生、督复合式教学评价,坚持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校园评价和社会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