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

作 者:张学锋 (山东省肥城市河西小学 27160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的重点势必落在课堂教学上。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在对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研究的同时,研究性学习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它的功能在于能营造一个使学生积极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阐明了数学的重要作用:“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二、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如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介绍了它在建筑、艺术、生物等方面的奇巧应用,使学生惊叹数学无所不在,神通广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感到应极快掌握这一知识。讲授新课之前,先设置一个疑团,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例如在讲授坐标问题时,我的开场白是:今天我们讲解坐标问题,但今天我们提问问题时不再点名,而是根据每位同学的座次给每位同学定一个坐标,希望大家认真听讲,根据找坐标的方法,确定自己的坐标。于是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同学甚至起立观察自己的位置。这时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指出:这一问题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只要掌握了解题方法问题很容易解决。这样尽管这节课的内容只是一个简单的自我定位,由于小学生求知欲望强,敢说,敢想,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们在课堂上始终是兴趣盎然。
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2.适当设置数学开放题促进研究性学习
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为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时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因此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
例如教学“小数乘法”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开放题:
根据积的小数点位置,在因数上点上小数点:724×303 = 2193.72。
由于积的小数点已定位,这样,因数是几位小数会有多种情况。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作出多种不同的解答。这个开放题是针对小数点定位这个重点而设计的专项训练。利用题目的开放性,让学生的思维有驰骋的空间,知识运用更灵活、有创意。
又如: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0米,因建鸭场需要,在这块地的一端划出一块最大的正方形地做养鸭场,剩下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表面看来似乎缺少宽的长度,进一步分析便可发现篱笆的长实际就是菜地长的2倍。
开放性问题设计的方法还很多,但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要问得巧妙,要力求问到学生的兴趣点、情感的共鸣点、思维的兴奋点上,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体现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开放题的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获得的过程,更是一种学生数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形成的过程,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也使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它正不断地体现课改优越性和课改理念和精神。开放性问题正以它特有的魅力,给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对于开放性问题,不妨让学生试一试凭直觉先猜想? 然后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像这样:猜想----假设----验证----推理的研究过程将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也可能悟出一些问题解决的策略。 当然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并不是每个学生每一次都能得出研究的结果,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数学习题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必须引起我们数学教师,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
三、数学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
1.数学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的定位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面向全体小学生的必修课,而不是只为少数优秀学生开设的课程,它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追求目标,鼓励学生介入数学学科前沿的研究,要求学生的研究结果有科学性,但并不强求每个学生的最后研究成果都必须独一无二。强调这样一种课程定位,有助于防治数学研究性学习变为新的数学学科竞赛。
2.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的关系
从初步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情况看,凡是认真参加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影响数学学科内容的学习。个案显示,因为开展课题研究的需要,学生“用然后而知不足”,常常自觉地加深或拓宽了与课题相关的数学学科课程的学习,有的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更加加深了对数学学科课程的理解和热爱。因此,是否可以这样说。数学研究性学习和现有数学学科教学两者之间,不是一个反对一个,一个否定一个,而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
总之,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是有魅力的自然科学,小学生蕴藏着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我们每上一堂数学课,总是想把数学的魅力展示于课堂,然而当我们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和遗憾,关键是我们的教育能否营造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能否为他们创设发展的空间,提供更多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机会。我们总是想法改进下一堂课的教学,而我们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