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改形势下,本文以课程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环境和网络资源,构建高中历史“开放式—探究性”课程教学模式。总结了信息技术用于历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两个切入点及构建“开放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并对该模式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步骤进行说明。
[关键词]新课改 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 开放式 探究性 博客或论坛
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将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作为宗旨,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最终目的。历史教学由于它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功能,在基础教育中地位突出,而网络的普及,使我们运用综合渗透、主动参与的方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可能,更是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因此,如何根据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网络信息技术的特点,构建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实现网络环境下学生的探究学习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教学研究课题。
一、新教学模式的成因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当今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与过程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渐侧重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高中历史学习而言,学习者对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历史过程不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对历史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对历史客体本来面貌的重构及被认识的历史客体的意义、性质和对它们的价值评价。
二、网络环境下的历史“开放式—探究性”教学模式
历史学科教育的综合性特点所提供的广阔空间具有对学生健全发展的多方面教育价值,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放式—探究性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是现代教育思想,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知识教育为能力培养;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研究型人才。
1、实施的一般步骤:
开放式—探究性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问题驱动为中心。因此其基本步骤可以如下操作:
①教师精心设置学习内容。设置的原则是在包含基本教学内容的同时,补充外延性知识。(即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概念、人物、事件等丰富的课外知识及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
②通过超文本的方式,令目标知识(新知识)和相关问题的预备性知识(旧知识)以及伴随性知识(学生随机产生的多种问题)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制成网页。
③学生浏览网页,完成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浏览精心设计的关联性知识体系的网页,初步形成一定的知识架构;通过讨论及接受个别辅导,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共同探究各种关联性很强的问题,为深层次的理解创造空间。
④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及讨论层次达到一定水平后,可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深化,把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或者写成论文或者利用网络多媒体的优势制成网页、发布到博客或论坛上,向其他学生展示,让大家对自己的言论、观点进行评价。
2、教学实践案例
开放式—探究性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强调教育的平等化和个性化,研究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奠定基础,提供条件。
在实践中,我们在教学中制作课件,实行多媒体教学;设计探究性教案,并精心组合资源,为学生提供进行探究性教学。由同学们通过网络资源自行分析资料,探究历史,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开展以“主题”(Topic)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如:高二学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师生共同搜集文字、音像、图片资料,其中包括《毛泽东选集》、“中共八大的正确决议”、“改革开放二十年瞩目成就”等。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材料以多媒体信息方式呈现,以超文本的方式组织,并通过服务器WEB呈现教学内容,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的网络电话讲授或接受询问,使学生徜徉在历史长河中,浏览学习达到同步,结合问题探究完成:设疑——质疑——答疑几个环节,同时及时了解反馈信息,再作解释应答,并在教师监控下,学习者自由参加讨论和发言。通过知识迁移,发散思维,正确认识建国后我国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明确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历史意义,通过中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思想。
3、实施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通过实践活动,我们认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开放式—探究性”教学,应遵循着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①自主性原则。给学生以自由,淡化强制与约束,给予更多的鼓励、启发与诱导,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活动,解答疑难问题,调控教学进度等作用。
②交互性原则。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采用人机交互作用的方式,使计算机提供各方面的历史信息“刺激”学生,学生又把自己学习思考后的“反应”反馈给计算机。
③层次性原则。根据学生学习水平不尽相同的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
④合作性原则。注意将个性化学习与集体活动结合起来。即:围绕一些历史问题展开师生间、学生间、个人与小组间、小组与小组间以及班与班之间的网上讨论、交流,激发学习的灵感,优势互补,通过积极的思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⑤开放性原则。教师要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给学生创设一个充分思考、张扬个性的空间。
网络进入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可以主动探索未知空间,丰富自己的知识,有效的客观资源更为丰富,学生自身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逐渐形成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从而形成并具备信息素养。因此,网络环境下“开放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更多的激发学习者的历史思维,培养历史事件分析、综合、评述能力及历史材料处理解析、论证能力,史论结合透过现象看本质,阐述历史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要不断深化,不断挖掘、利用无限的网络资源,给学生创造广阔的,令生命自由成长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2]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3]陈海东主编《多媒体教育应用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