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毕业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
作 者:杨玉赫 毛圣伦 付全有 刘智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大
中
小
项目基金: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河北师范大学)专项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研究》(2022HYY011);2.共青团中央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课题《中医院校学生择业观就业观的主流形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2023SJLX33);3.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高等教育研究课题”(NO.23GJYBJ108);4.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课题《新时代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观培育优化研究》(GJXY2024N023);5. 2024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摘 要:高校作为青年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承载着传承民族精神、培育爱国主义情感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毕业生中走深走实,需针对毕业生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党员毕业生教育,要强化其理想信念;融入毕业生班级建设,强化其责任担当;融入毕业季系列活动,强化其爱国情怀和荣誉感;融入毕业生激励体系,激发其勇于担当的精神。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德树人;爱国主义教育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高校要在立德树人视角下加强对毕业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为毕业生办实事,积极谋篇布局,多方面多维度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落地见效。
一、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毕业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提出
(一)毕业生思想的新特点
作为青年群体的核心力量,毕业生在大学期间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显著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知识体系,培养了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树立了端正的学习态度,并掌握了相应的实践技能。在新时代背景下,经过爱国教育的熏陶,他们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辉煌和发展成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们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深感自豪,并愿意积极投身于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这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促使他们在国际竞争中自信地展现中国人的风采,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具备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
(二)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局面
在新时代,毕业生面临的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就业环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广泛普及,毕业生人数持续攀升,从而使得就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在新时代背景下,毕业生不仅要应对同专业、同行业的竞争,还需面对跨专业、跨行业的竞争。在此形势下,受国内外社会环境的影响,毕业生的生活行为、学习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也将发生显著变化。因此,新时代毕业生就业面临着诸如就业竞争压力加大、就业观念转变、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不匹配等诸多挑战。新时代背景下,政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既培养了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又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意识。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代对毕业生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个人发展紧密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实现高质量就业。
二、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毕业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一)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
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强调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党和国家要求大力推广基层就业,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好基层就业项目,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伟大事业相结合。通知还强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新入伍毕业生的回信,更好推进毕业生报名应征入伍。同时,鼓励毕业生创新创业,释放双创活力。党和国家要求优化高校就业指导和服务,精准帮扶困难群体,确保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二)落实好实现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大学毕业生的爱国主义就业工作,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达成立德树人的核心诉求。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广大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站在新时代,广大毕业生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学校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政策支持,推动爱国主义就业工作深入开展。
(三)助力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
在新时代的历史征程中,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于国家的繁荣昌盛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强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这一重大论断,明确了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和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爱国主义就业教育旨在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职业规划能力,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听从党的号召,跟随党的步伐,自觉提升党性修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毕业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一)培养爱国之情,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就业课程
通过引导毕业生坚定理想信念、锻炼能力、传承红色基因、强化爱党爱国情怀,我们致力于培养具备“红专”特质的新人。在优化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我们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提出基于毕业生职业规划课程下深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为了实现全方位和多维度的共同促进,我们将毕业生职业规划课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促使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我们将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红色主题活动,以增强毕业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同时,注入新时代爱国主义元素,使毕业生明确自身使命,将伟大使命愿景与就业意识建立联系,转化为内在驱动力,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二)砥砺强国之志,拓宽毕业生爱国主义教育渠道
高校要将爱国主义元素注入“三微一端”新媒体工具,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平台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毕业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就业信息和服务。同时,鼓励学生参与互动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形成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学校层面要结合实际制定实践教育活动方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各类就业讲座、座谈会和职业规划培训活动,邀请行业专家、优秀校友分享经验,帮助毕业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高就业竞争力;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地、红色教育基地,让他们深入了解党的伟大历程和光辉事迹,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通过与企业、社区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爱党、爱人民的内涵,引导学生参与基层实习和实践。
(三)实践报国之行,激发毕业生投身基层建设热情
新时代部分学生选择放弃繁华热门行业,扎根科研岗位;部分学生放弃优越生活条件,赴西部支援教育事业;还有人告别大城市,毅然返乡就业创业。因此,学校应结合新时代毕业生的就业特点以及国家对于爱国就业的政策支持,激发毕业生的爱国就业热情,引导大学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毕业生入伍方面,学校需积极配合国家征兵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投身国防事业。通过征兵宣传活动,让学生了解国防事业的重要性和军人职业的荣誉感,培养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担当的责任意识。以就业目标为导向,引导毕业生正确看待基层工作,把握“下基层”了解民众需求的机会,初期选择下沉到社区工作,增进群众感情,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将为民惠民作为就业选择的目标和使命,促进社会需求与个人就业目标紧密结合。
四、讨论
爱国主义教育在毕业生就业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我们应引导毕业生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基层,服务基层。我们要鼓励毕业生利用假期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经济、教育、科技、法制调研,走进基层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和支教活动。让毕业生将个人发展“小我”融入国家发展“大我”,投身国家改革建设发展所需之地,开拓就业创业新领域。培养出一批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肖晴,应欣妮.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论述[J].大学,2023,(02)153-156.
[2]方雅静.如何在高校学生就业工作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J].成才与就业,2021,(S1):39-42+57.
[3]王庆.思政教育中爱国情怀教育对培育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思考[J].就业与保障,2020,(11):35-36.
[4]康金红,胡瑞康,张志豪.爱国思想融入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J].文教资料,2020,(07):186-188.
[5]郭永红.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就业中的作用与引导分析[J].就业与保障,2020,(02):48
[6]王士荣.近现代江苏爱国企业家创业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研究[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01):89-95.
[7]史恒.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研究[J].成才,2022,(01):9-10.
[8]王慧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就业创业教育路径探析[J].北京教育(德育),2021,(10):33-37.
[9]康金红,胡瑞康,张志豪.爱国思想融入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J].文教资料,2020,(07):186-188.
[10]奏好“引育管用”四部曲奋力唱响新时代新征程西部计划嘹亮之歌[J].中国共青团,2023,(16):2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