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析高校资助体系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浅析高校资助体系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作 者:周 琪 (天津天狮学院, 天津 301700)

 

 
摘   要:高校资助体系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确保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资助育人功能发挥到什么程度,会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学生成长成才。当前高校虽对大学生资助都十分重视,但对资助育人中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脱节,导致资助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还有待提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资助育人;高校
高校在不同时期对大学生的资助从不间断,其目的都是确保大学生不因经济困难导致上学困难、心理负担加重。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资助体系又上升了新的维度,要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培养合格的具有完善品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在资助育人的工作中仍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
一、加强高校资助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
新时代高校资助体系不仅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更重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资助与育人必须协同发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资助与育人的双重目标。近年来我国高校资助体系不断完善,每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但绝大部分学生在不同程度存在着对资助的依赖心理,整体而言受助学生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和自立精神。加之部分学生因受资助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导致产生了认知上的偏差,存在不自信、自我意识强等一些心理问题。这些不良的因素不仅违背了资助政策的初衷,也大大的影响学生的个人成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在高校资助体系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
二、高校资助体系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深化教育内容
强化资助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力度,对发挥资助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积极落实“扶困与扶志”相结合的资助原则,在资助工作开展的全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开展开展“感恩、诚信、励志”等主题教育。在资助工作认定初始阶段,加强资助政策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对他们的关心,让学生知恩感恩。要严把评审关,让学生感知诚信的重要性。全校上下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励志教育氛围,大力宣传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激发受助学生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同时,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随时关注国家大事,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创新教育形式
要利用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学院公众号、官网等,宣传资助政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提高宣传的资助和思政育人覆盖面和影响力。开设线上学习互动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受助心得,提高思想育人效果。同时,建立健全受助学生的心理帮扶机制。受助学生要形成心理档案,确保“一人一档”,对经济困难生定期进行谈心谈话,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结合线上开设“树洞”,让不愿意当面交流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心理咨询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传授他们心理调适的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最后,要常态化开展实践教育,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的温暖,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强化教育实效性
建立发展式资助育人的长效机制,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性。完善高校资助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高校资助体系的制度设计中,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组建一支专业化的资助思政队伍。专业化的资助思政治队伍是发展式资助育人工作的保障, 同时也要注重对这支队伍的的培养、考核和激励,定期开展资助教师培训和学习,提高资助育人的工作能力和育人实效。学校应设置“先进资助工作者”、“资助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给予在资助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思政教师,并将其纳入评聘职称考核的重要条件,提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要常态化对高校资助体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评估和反馈,学校要把资助体系中思政教师纳入学校管理制度范畴,当资助工作中存在问题时,学校要及时给予纠正,确保学生资助体系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1]。
(四)完善资助与教育的结合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高校的资助工作早已不是单纯帮助解决学生一时的困难,而是被赋予更深层的价值,其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帮助他们解决精神上的需要,即全方位的“育人”[2]。为了确保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受助学生,高校要明确明确资助目的,在资助育人的过程中强调学生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资助是“解困”不是“生活”,拒绝对资助产生依赖。同时,将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把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作为励志奖学金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公平公正的评价学生。最后,要根据评估结果和学生反馈,及时改进和完善高校资助体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高校资助体系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在高校资助体系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帮助受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资助的来之不易,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感恩之心。 引导学生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摆脱对资助的依赖心理,培养大学生自强、自立的优秀品格。三是通过“资助-育人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从学生实际出发,全面拓展资助育人新思路,努力做到物质上帮助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3],用实际行动践行“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引导新时代的大学生,把理想信念作为立身之本,把自觉担当尽责作为成才之基,把特别能吃苦作为成长之途,把不懈奋斗作为立功之要,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关于高校资助体系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深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强化教育实效性和完善资助与教育的结合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娜. "高校资助体系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径研究."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39.6(2023):140-143.
[2]曹英伟. "大学生资助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6(2019):5.
[3]祁君. "浅谈德育功能视域下的高校资助工作." 科教文汇 2(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