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如何搞好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如何搞好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作 者:任欣欣 (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初级中学,河北 灵寿 050500)

 

 
摘   要:小学体育课程,作为刺激学生身心发育的重要课程,在新时期也需要关注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本文就立足于核心素养视角,分析了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不足,然后探讨了改进教学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教学问题;改进策略;改进方法;体育竞赛
体育课程长时间以来,重点都放在了培养学生体育技巧这个方面,对于学生未能展开相关的素养培育。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讲,这样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也就是制约学生内在素养的提升,不能让学生在身心素养方面取得切实的进步。在当前教育新时期,体育教学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核心素养有效融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以此革新教学模式,让体育教学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体育课程核心素养与教学问题
1.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内涵对于小学体育来讲,核心素养涉及到了多个不同的方面,这是体育教师需要形成有效认识的。第一,健康意识。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对学生的健康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让学生切实理解健康的内在含义,并且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第二,体育文化。体育包含了体育技能和体育文化两个方面,对于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在培育其基本的技能技巧的基础上,也需要对他们展开体育文化的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文化内涵。第三,身体素质。在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也是一个重要的核心素养,这就是指小学生的基本身体能力水平,涉及到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两个方面。第四,锻炼意识。体育教学,还需要对学生的锻炼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对体育锻炼形成有效的理解,并且能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切实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
2.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问题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新时期体育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从目前实际来讲,体育教学却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讲,首先,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不足,没能吸引小学生切实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目前的体育教学活动较为单调,不论是室内教学还是室外教学,教学内容就甚为局限,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不到趣味,参与积极性自然就会下滑。其次,教学方式单一,室内教学局限于单纯的书面讲解,室外教学则是教师讲解+学生模仿练习的套路。教学方法缺少变化,就不能对学生实现立体化的培育。最后,对核心素养的融入不够,未能在体育教学中对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展开有效培养。这样一来,就造成体育教学的效果不理想,没能契合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全新形势。
二、小学体育教学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创新改进策略
对于目前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体育教师需要形成一定的认识,然后把握这些问题的原因内涵,且关注到核心素养培育的新形势,对体育教学展开有效的创新构建,使其能够在新时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引入趣味元素创新体育教学小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需要兴趣的驱动,尤其是要对他们的体育锻炼意识进行培养,更加需要通过趣味化的手段来实现引导,从而让他们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便可以引入趣味化的元素来创新体育教学。比如,在针对篮球项目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创设“趣味运球”、“双人抢球”等活动,以趣味化的手段承载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产生积极的感受,这就为体育教学的高效开展打下了基础。
2.  采取多样化手段展开教学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构建,从而让学生可以在不同模式下进行学习。首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构建起信息化的课堂,已经成为主流趋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体育视频,来辅助课堂教学的展开。比如教学跳高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跳高比赛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展开有效的学习。其次,构建翻转课堂。以往的体育教学,是教师先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展开练习。在新时期,可以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念,翻转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自主学习。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辅助,让学生先观看视频了解具体的技术动作,并且展开模仿练习,最后由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动作操作。通过这样的一个流程,可以充分提高教学有效性。
3.  融入核心素养创新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还需要关注到核心素养培养这个方面的问题,将核心素养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对学生展开有效的教学。具体来讲,首先,可以从教学内容的拓展切入,基于健康意识、锻炼意识等方面,拓展相应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这方面素养展开培养。其次,构建拓展训练,延伸体育教学。在体育课堂上,还可以从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个方面出发,结合具体的体育项目,创设拓展训练,在拓展训练中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展开培养。最后,要实现体育教学的课外拓展,在课堂外创设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日常参与体育锻炼,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小学体育教学,在新时期应该着眼于时代变化,对教学活动展开有效的创新改革。这就需要着眼于体育课程的核心素养,构建起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实施趣味化教学,并且将核心素养融入到课堂中,全面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4.  体育竞赛在体育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既能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在竞赛中引导学生发展体育品质。体育品质是体育道德规范的外在体现,它没有硬性的规定,但是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体育品质,让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与竞赛时,能够更加规范、积极、健康与高效。例如,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足球基础后,教师为学生组织了一场足球竞赛活动,首先在分组时,男女比例应该相同,确保两队之间能够势均力敌,保障比赛的公平性。然后在竞赛前,教师向学生阐述比赛规则,并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赛品质,避免被胜负欲冲昏头脑。
总之,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象征着蓬勃的朝气与激情。“少年强,则国强”的口号在耳边传扬,小学生应该打好身体素质的基础,为文化学习奠定一个强有力的健康支撑,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才能够一往无前。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用最新的教学理论带领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既要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同时也要让学生的身心发展得到健康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