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课标下中学体育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研究

新课标下中学体育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研究

作 者:卓 玛 (青海省德令哈市第二中学,青海 德令哈 817000)

 摘   要:新课标的落地实施,带动了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形式、目标等的根本性变革,不同于以往对体育单一课程内容的教学,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将眼光置于初中阶段的整个教育体系强调通过打破学科界限来整合多元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人文性、有效性,切实保障初中学生体育学习质量的提高、体育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本文以新课标为导向,重点分析初中体育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体育;跨学科;教学实践
一、体育与历史课程融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根据教育心理学观点,相较于室内教学,户外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也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而体育课程作为一门户外性、实践性、体验性的课程,恰好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这一论点,因此,在跨学科思路下进行初中体育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历史课程故事性、人文性的学科特性以及体育项目的实际内容、项目特征等来设计趣味性的体育户外游戏,以此来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确保在学生在强烈兴趣驱动下获得体育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直接深刻的学习体验,最终真正培养体育学习的热情。
比如,在田径运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在教师讲解和项目训练过程中掌握短跑、长跑、跳高等项目技巧,但很多学生可能会存在不同田径项目技巧差异并不明显的想法,常规教学思路下,教师通常会让学生们反复练习、观察和体会这种差异性,效果同样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就可以开展跨学科教学,将体育教学内容、历史课程内容与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趣味游戏进行融合,开展田径运动接力比赛。首先将学生们按照5人一组的标准进行小组划分,每人负责完成一项田径项目,并回答相应关卡的历史任务挑战,如名词解释(如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等历史事件)、故事详解(如破釜沉舟、围魏救赵等)、时间线梳理(即教师给定历史时间或朝代,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来梳理与该时间或朝代相关的历史事件)等。这样一来,既实现了历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又增添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充分尊重和发挥了初中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帮助学生增进了对历史与体育知识的掌握、发展了历史逻辑思维与知识整合能力,最终真正培养了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
二、体育与技术课程融合,帮助学生知识理解
信息化教学是新课标对教学方式改革提出的全新畅想,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及其渗透到各个领域,进而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实践。对于初中体育课程而言,多元化的项目内容是契合初中学生多元学习诉求的重要环节,也是初中学生获得多项体育技能增长的重要来源。但从初中学生现阶段的知识与认知水平来讲,并不是所有体育项目的要点、难点都可以为初中学生所理解与接受,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体育项目细节的详细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知识,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体育项目课外知识的补充,进而帮助学生建构更深刻、系统的体育知识框架。
比如,在篮球与足球运动教学时,这类团队合作项目中人员众多且各个成员都有相应的职责和竞技技巧,逐一用语言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描述,学生的记忆相对有限。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视频动画的形式,首先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介绍,帮助初中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体育项目的基本概念。而后,在对篮球或足球运动技巧进行讲解时,为了确保细节动作呈现与掌握的精准度,教师可以在动画播放时进行暂停、放大、慢速等播放处理,使学生了解更细节、更准确的动作技巧,从而有效降低运动失误造成身体损伤事件的发生概率。
三、体育与德育课程融合,提升学生品德素养
新课标的提出进一步强调了各学段、各课程教育的综合育人目标,即要在全面落实学科智育功能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地渗透德育、美育、体育、劳育,确保学生在学科教育与实践体验过程中能够获得品德素养的提升和价值观念的塑造。基于这一要求,在跨学科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建立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项目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之间的连接桥梁,以此来打破体育与德育之间的壁垒,真正实现初中学生体育精神与高尚道德品格塑造的新课标育人目标。
比如,在排球课程教学时,学生们普遍对这种团体竞技性项目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与训练积极性,但除了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外,排球运动还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精神载体。在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我国排球运动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赛事,如1981年中国女排首夺世界杯冠军,自此开启5连冠辉煌,雅典奥运会上的惊天逆转,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姑娘们时隔12年再夺奥运会冠军等。这些重要赛事不仅是中国女排运动的辉煌发展历程,更积淀了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女排精神,成为人们的重要思想支柱。通过德育素材的渗透融合,初中学生不仅可以直观了解排球运动的规则、成员构成及职责,也可以受到女排精神的鼓舞,从而获得体育与德育的双重提升。
结束语
总之,以跨学科视角进行初中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是适应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与学生个性发展诉求的重要尝试,对于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良好生活与体育运动习惯的建立以及良好品格素养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力。因此,体育教师要逐步培养自身的跨学科教学素养、拓宽自身的知识储备,合理利用跨学科知识与手段来服务于体育学科高效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与教学生态,塑造学生终身体育的思维认知。
参考文献
[1]田晶,王盈,张昕妍.新课标导向下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4(03):59-67.
[2]胡昊轩.初中“体育+”学科融合教学设计策略——以初中“体育+物理”学科综合实践课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2(33):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