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谈我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与法治教育融合的粗浅认识

谈我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与法治教育融合的粗浅认识

作 者:左二军 (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灵寿镇中心学校,河北 灵寿 050500)

 摘   要:小学法律和道德教学要依据课程标准联系家庭、社会、校本课程共同开展,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注重情境创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校本课程;实际生活;法治教育; 多媒体
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是时代发展要求。当前,我国正向着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方向迈进。道德与法治课既要教育学生继承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又要在课程中有意识地渗透法律法规,并以最简洁的文字呈现相关法律条文。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学法、守法,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开展法治教育?我结合课程标准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根据自身工作经历,在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具体想法和实践如下:
一、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要依据课程标准,联系家庭、社会、校本课程共同开展。 
现行的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在法治意识方面有明确要求。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初步树立民主意识,崇尚公平与公正。 
我依据课程标准有意识地将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相融合,在每一节道德与法治课上都渗透相关的法律条文,做到法润童心。如在我校组织的“爱家乡做守法小公民”主题道德与法治学科公开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我是共和国小公民》《法律护我成长》的教学中,向学生宣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我结合学校校本课程,将爱家乡,保护环境内容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如《我为祖先而骄傲》一课,将“爱家乡”环境保护与开发这一小话题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环境保护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二、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必须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讲法治,体现“法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以《学会自我保健》一课为例,教师将书本上的图片资源转化为有本班特色的视频,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接着,运用讲故事、参加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自我保健的重要性,并掌握一定的自我保健知识。巧妙地引导学生说出自我发现、自我保护、自我预防的小妙招,入情入境,这和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性相契合。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课上设计了贴心的活动,情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自然而然地引出“国际自我保健日”。 在学习《绿色小卫士》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说一说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让学生讨论辩析,辨别是非。具体是利用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前后家乡环境的变化来谈,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学生讲到卫生城市创建前,很多老旧社区存在脏、乱、差和如今的环境整洁等情况,原本污水横流的小河两岸如今碧波荡漾,河里鱼虾成群。通过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要求,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转变视角,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不高的缘由有许多种,其中有一种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许多教师都会采纳灌输式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也就是说在课堂上直接向学生讲解课本中的学问,然后通过布置作业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力量。事实上这种直接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的进展,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是活泼好动,是简洁单纯的,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够提高效率,反而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 
四、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要注重情境创设。 
让小学生在课堂上愉快地学习,离不开情景的创设,道德与法治课一定要注重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建构真实的言语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景中,让法治教育在学生的理解中生动地呈现出来。 以《学会自我保健》一课为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班级电台栏目《童言童语》,让学生做小主持人,以“童言童语”总结班级现象,这与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性相契合。法治教育在情境中得到了延伸。 在学习《我想要我能要》时,可以把班级布置为小超市,学生担任售货员和顾客,以创设情境为主,并辅之以讨论、合作、模拟购物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熏陶,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消费靠的是父母的收入,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理应有个合理的尺度。懂得父母挣钱工作的辛苦,并且知道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当今时代,多媒体教学设备早已走入课堂,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图片、视频,声情并茂地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以信息化带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现代化,在课堂中渗透法治。 教学过程中,可在导课、新授、提升等环节利用,多媒体辅助呈现,让课堂直观化、生动化。如我执教《大好河山任我游》一课,我利用多媒体播放祖国的大好河山、胜古迹,歌曲《大中国》吸引着学生的好奇心,刺激着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美感,同时激发他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教育学生在旅游途中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教育学生做到文明旅游,不触犯法律,让学生在体验中有所感悟。 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以上几种想法和做法所能解决的事,这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大门已经打开,在今后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渗透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法治教育的宗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始终在路上,教师应在道德和法治两者的融合过程中不断探索,依托道德与法治课的开发和构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规则意识和道德情操,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法治教育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