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打造技工院校数学活力课堂的实践思考
作 者:林蒙申
(合肥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安徽 合肥 230001)
大
中
小
摘 要:在当今的技工院校教育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显得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何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技工院校数学教学;活力课堂
引言
技工院校旨在为社会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发现技工院校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热情,课堂参与度不高。面对这一现状,积极探索打造数学活力课堂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
一、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创设生动、具体且富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在技工院校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动力相对较弱,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1]。
例如,在函数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函数的概念和应用,教师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以“函数的应用”为例,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假设学校旁边有一家文具店,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顾客,店主决定推出一种优惠活动。购买笔记本的数量 x(本)与总价 y(元)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当购买数量不超过 10 本时,每本笔记本的价格为 5 元;当购买数量超过 10 本时,超过的部分每本价格为 4 元。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这个情境,提出问题:如何用数学式子来表示这种购买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学生们开始思考和讨论。接着,一起逐步推导函数表达式。当 0 ≤ x ≤ 10 时,y = 5x;当 x > 10 时,y = 5×10 + 4×(x - 10) = 4x + 10 。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个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比如,如果一名学生打算购买 8 本笔记本,需要花费多少钱?如果他要购买 15 本,又需要花费多少钱?学生们通过计算得出答案,进一步理解了函数的应用。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又让他们分组讨论,自己创设类似的情境,如购买水果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乘坐出租车的里程与费用的关系等。通过这个情境教学,学生们不再觉得函数是抽象枯燥的,而是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他们不仅掌握了函数的知识,还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
二、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和共同努力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策略。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2]。例如,在“弧度制”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6 人。然后给每个小组发放了一份学习资料,包括角度制和弧度制的定义、换算公式以及相关的练习题。接着,教师提出了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引入弧度制?弧度制与角度制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如何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相互转换?小组内的学生们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有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有的学生通过举例计算,共同探索问题的答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个小组,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发现有的小组在理解弧度制的定义时遇到了困难,教师则引导他们通过画圆、测量弧长等方式来直观感受弧度的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有的小组发现弧度制在计算弧长、扇形面积等问题时更加简便;有的小组总结出了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规律。最后,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如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60°,半径为10,求扇形的弧长和面积(分别用角度制和弧度制计算)。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弧度制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直观感受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直观的学习资源,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集合的概念”时,多媒体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教师通过播放一段视频来引入集合的概念。视频中展示了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操场上排队,然后将他们按照性别、身高、兴趣爱好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接着,利用 PPT 展示了一些集合的例子,如一堆水果、一组数字、一群动物等,并通过动画效果突出集合中元素的特征。在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时,教师使用了电子白板进行演示。比如,对于列举法,在白板上直接写出一个集合{1, 2, 3, 4, 5,并解释每个元素的含义;对于描述法,通过在白板上画出一个图形,然后用文字描述出这个图形所代表的集合。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教师还让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一些互动练习,如判断给定的对象是否属于某个集合、用不同的方法表示集合等。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学生们对集合的概念有了更清晰、更直观地认识,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结束语
总之,打造技工院校数学活力课堂是一项充满挑战但意义重大的任务。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深刻认识到利用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开展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使他们在交流与合作中共同成长;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增强直观感受,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参考文献
[1]黄静.创新教育微课教学在技工院校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4(13):126-128.
[2]刘加盈.新时代下技工院校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J].科技风.2023(20):5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