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作 者:胡曼曼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三义路小学,安徽 亳州 233500)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需创新教学方法,引入“单元整体”教学,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与方法,优化学习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旨在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以期望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引言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常常被孤立地处理,这种片段化的教学方法难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打破了这一传统模式,强调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通过对教学单元内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教师不仅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表达等方面达到学习目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一、构建大单元教学主题,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标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整合单元内的各项资源和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将抽象的教学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从而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理解文本,深化对知识点的认知。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教学时,《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这三篇阅读材料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为阅读主题,详细阐述了不同地区不同节日的传统风俗。传统节日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自己所在地区独特的风俗习惯,在对生活的真切感悟中,可以激发他们对这一阅读主题的兴趣。在明确教学主题的前提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仔细研读不同阅读材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三篇阅读材料紧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具体的节日场景。正如《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这两篇文章都涉及腊八粥的详细描写,但是在描写过程中又都基于自身所处地域的风俗特点,而且在内容的表达和安排时,侧重也有所不同。在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度研读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主题、课标、学情以及具体教学内容去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六年级学生的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在阅读中能够“分清阅读内容的主次,体会如何详写主要部分。”对于任何一篇阅读材料来说,为了实现主题的准确表达,作者都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取材和描写,其都是为了主题服务的。
二、整合单元内容,合理开展拓展阅读
“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特别是,在整合单元内容和带领学生拓展阅读方面,这种教学策略具有独到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在这一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对单元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整合。这包括将课文、相关知识点、语言技能等要素进行有效结合,形成有机的教学整体。教师还需挖掘课文间的内在逻辑和联系,比如,将描述自然景观的诗文与科普读物相结合,通过比较和对照,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增长知识,拓宽视野。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内容教学时,这三篇阅读材料都是围绕“民俗民风”展开,其中《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围绕一个馋嘴的小孩“八儿”对于腊八粥的深切渴望,写了腊八粥具体的熬煮过程,寄托了腊八粥对于人们的独特意义。“藏戏”这篇材料以问题的形式吸引读者的阅读欲望,让读者跟随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藏戏的起源,从而带领读者了解这一神秘表演形式,认识到不同风俗所蕴含的独特价值。之后,为了巩固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强化学生对阅读主题的把握,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合理开展拓展阅读,为学生提供几篇同主题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不同形式,但主题相同的文本中不断深化对阅读主题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实现高效的阅读学习目标。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过年”“年画”“花脸”等阅读素材,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加深对民俗民风这一阅读主题的认识,还能体会不同地区不同风俗带来的独特阅读体验,对我国民俗习惯有进一步的认识,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我国传统民俗习惯的学习和传承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探索单元关联节点,增强知识的关联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探索单元关联节点,可以增强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构建起网状的知识结构,而非孤立的知识点。为此,教师需要对单元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关键概念和主要思想。然后,通过比较不同单元的内容,发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共通点,如相似的主题、相同的文化背景等,这些共通点便是单元间的关联节点。在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关联节点来设计教学活动,如跨单元的主题讨论、综合项目学习等。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在探究一个单元的内容时,自然地联想到其他单元的知识,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知识网络。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三篇文章的关联点,并借助关联点去进行整体学习。通过阅读分析和交流,学生了解到这三篇文章的主角虽然年龄不同,但是都从事了一场激动人心的冒险活动,结合这一关联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人物面对“探险”时的不同反应和做法,从而明确人物性格,结合人物性格明确故事的走向,强化学生感悟,提高学生阅读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整合单元内容及探索知识间的关联性,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此,教师需要立足“单元整体”开展教学,并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赵丽.基于新课标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刍论[J].成才之路,2024,(15):117-120.
[2]孙俊玲.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4,(15):120-122.
[3]林珠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4,(19):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