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构建全方位资助育人体系 于动态发展中“智志”双扶
作 者:柴 岩
(天津天狮学院,天津 301700)
大
中
小
摘 要: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立健全发展型资助体系。本文从划定资助阶段育人主线、多维层次精准资助、构建全方位资助育人体系三大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成效,促进受助者向资助者的育人转化。 关键词:全方位;精准资助;资助育人体系;智慧数据化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事关社会公平[1]。故高校资助更应侧重立志扶智,利用基础资助项目,发挥育人最大功效。但高校学生资助发展在过程中存在重资助轻育人、资助育人相分离、经济资源和教育资源有限,资助资源的配置方式最优化等问题[2]。让资助育人从大水浇灌到精准滴灌,促进资助向育人型、发展型转变,助力“解困—育人—成才—回馈”[3]完成教育闭环。
一、一条主线 划定全方位资助育人体系大方向
大学之道,是明大德,立大志,成大才,担大任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全过程提出了高要求。在首都经贸大学的启发下[4],以资助工作结合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制定资助工作推进表为指引:
表1:医学院资助工作阶段推进表
二、一生一策 推动精准资助点面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扶贫要“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5]。充分表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精准的重视,精准把握人民群众的资助需求,精准推动学生资助工作朝着精准化发展。
(一)“精准资助”之群体特殊性
相较于一般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更加特殊。他们更注重“奉献”品质,对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参与度更高,但相应也易出现入学适应程度低、角色转变慢、适应周期长,个人发展规划不清晰,专业兴趣感较低,人际交往有“内向性”特征[6]。这要求资助工作需充分考虑到群体的特殊性、个体的差异性。精准把握学生的“需”。 “一生一策”,动态管理。
(二)“精准资助”之分层助学
学生需求总体可分三个层面,“保底线”、“抓主线”、“争上线”[7]“保底线”层面,即要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基本的保障,不会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可通过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进行解决,保住底线。“抓主线”为通过资助工作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发挥育人主线作用。这个阶段可增加激励性资助项目,减少无偿资助。主要涵盖成绩优异、进步、科研、实践、公益服务等方面突出的学生。例如,可增加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学校增设奖励性助学奖学金、自强奖学金等。“争上线”层面是通过资助工作将一部分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成为拔尖创新人才,争为上游,这也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价值所在。如创新创业奖学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通过不同层面,针对性开展精准资助工作,推进发展型资助。
(三)“精准资助”之智慧数据化
计算机智能化的进步更迭,为精准资助提供了更细化的阈限,确保成长无忧。主要围绕三个分模块,贫困认定、动态监管、大数据分析预警。
首先,运用学校资助管理中心建立全面的学生工作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生成完整的学生家庭经济水平评估模型。以六维特征学业、社团、社交、消费、上网、作息为依托,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普通学生消费结构的差异,及时掌握学生隐匿性成长需求。
其次,事物是动态的,资助亦然。通过实时收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信息,进行动态监管。比对学生长短期作息、行为曲线、消费的位置参数和“贫困度”指数等指标,及时了解学生信息,为学校精准资助提供靶向决策支持。
之后综合分析每个同学的各项数据,筛选出预警目标下需要关注的学生。主动为困难学生发放新生补贴、购物津贴、返乡路费、勤工助学、暖冬衣物等,提高资助工作精准度,实现了主动发现、主动帮扶的精准资助模式。
(四)“精准资助”之综合发展
综合发展方面,一是推动资助育人与十大育人体系融合,如资助育人与劳动教育融合,打造勤工助学公益岗等,资助育人和科研育人融合,组织困难学子参与社会困难人群调研调查科研项目等;二是关注学生未来发展,为其就业创业提供更具实效的措施,如开展公文写作、办公软件使用、英语口语等培训,帮助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8]。从“书山有路勤为径”到“化作春泥更护花”。强化服务意识,结合生源地信息,利用大数据,为家庭经济困难同学们提供多样化服务岗位信息,减少信息差。如“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特岗教师、毕业生参军入伍解读等,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自立自强,成就自我,竭尽所能地扶贫助困。
综上所述,清晰完善的全面资助育人体系能充分发挥育人成效,运用数据智慧化,发展“云”上资助,实现资助找人,靶向传递资助的温度与精度。让资助工作进社区、进课堂、进日常,全面推动和深化资助育人工作,健全彰显首善标准,赋能学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宝生.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N].人民日报,2018-03-01.
[2]李亚员,张茂林,于杰.按需助学:新时代高校发展型资助模式创新[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2(14):41.
[3]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 [2017-12-05].
[4]马力.首都经贸大学:精准帮扶育英才 “四立”教育显成效[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资助管理中心.2023-09. https://www.xszz.edu.cn/n43/c11459/content.html.
[5]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
[6]张晓京,张作宾,刘广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学入学适应研究——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大一新生的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20(8):71-77.
[7]李亚员.“精准资助”原则指导下的高校学生资助模式创新[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资助管理中心.2016.https://www.xszz.edu.cn/n43/c7163/content.html.
[8]韩丽丽.学生资助应向发展型模式升级[N].中国教育报,2022-05(02)
作者简介:
柴岩,天津天狮学院助理政工师,辅导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