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探索与实施

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探索与实施

作 者:束晋皖 (安徽省舒城县舒三初级中学,安徽 六安 231323)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各学科教师争相运用的教学模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解决真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或探索特定主题。小学数学教师也应打破固有的学科边界,着眼于数学学科知识学习与学科教育价值相融合,开展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并不断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
目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比较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对于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师往往缺乏有效引导。数学学科所教授的内容实际上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完全脱节,久而久之学生难以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对于数学课程的内涵也难以产生共鸣感。跨学科主题学习正好可以打破知识与生活应用的鸿沟,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壁垒,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更符合生活需要的主题实践活动当中。通过运用跨学科主题教学方式,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借此机会得到激发,且能够具有更强的综合能力。
一、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优势
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实践性、综合性的学习方式,是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相互融合,围绕特定的主题展开学习。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对于数学知识的合理运用,让学生的综合素养获得提升,激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跨学科主题教学理念应用的重要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具有浓厚兴趣,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各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为透彻,不断得到基础的夯实。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也在不断提升,对于数学领域的课程能够拥有更强探究积极性。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也可以充分意识到数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并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跨学科主题学习往往以小组形式进行,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适应社会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探索与实施
(一)明确目标,确定主题
教师在给学生确定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时,要首先明确学习目标,使其与数学课程标准相契合。然后选择合适主题,比如选取与数学相关且具有跨学科性质的主题,如"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科学"等,选取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主题,如购物、时间管理、货币使用等;还可以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结合,如植物生长、动物分类、天气观测等;与体育运动相关的跨学科主题如运动比赛统计、体能训练计划等;与艺术与手工相关的主题如图形设计、手工制作中的测量与比例等;还可以与地理与空间相关的,包括地图阅读、位置确定、空间感知等;与历史与文化学科相关的,例如历史事件的时间线、传统文化中的数学元素等;设计社会科学的跨学科学习主题,如人口统计、资源分配等;还可以结合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例如能源消耗计算、废物分类数据分析等。通过这些跨学科主题,可以让学生在不同场景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整合学科内容和资源
在确定好主题后,教师要对学科内容进行分析,挖掘出各学科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点,将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有机融合。同时进行学科资源整合,比如整合各学科的教材、教具、多媒体资源等,为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除了要充分利用各学科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还可以挖掘课外书籍,拓展相关知识,以及借用网络资源,获取丰富的信息,甚或是实地考察,提供实践体验。随后能够实现对于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完善现有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开展更多的教学活动。
例如,以"购物"为主题,整合数学、语文、生活常识等内容和资源,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在超市或教室设置的购物区中选择商品,并完成以下任务:记录所选商品的价格,计算总价;阅读商品的说明书,更好地了解使方法;并依据自己所持有的钱数,选择购置更为适合的商品;描述自己所购买的商品,包括颜色、形状、功能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购物情境中综合运用数学、语文和生活常识等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丰富教学方法,开展主题学习
教师应该依据实际需求选择应用更为适合的教学手段,更好地呈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其中,探究式教学法是教师经常性运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项目式教学情境中教师也能够组织学生参与到主题项目中,实现对于其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育。教师还能够依据所教授内容的特性设计制定适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初始阶段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可以思考采用合作教学理念,让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得到提升。
例如:以"图形的周长"这一主题学习为例,以下是将探究式学习法应用到小学数学中的具体步骤。教师需要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测量周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提供各种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周长。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应该看准实际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并带领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每个学习小组都要进行结果汇报。教师也要和学生展开良好沟通,这样能够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并激励学生对于教室中的各种物品进行周长测量。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图形周长的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在运用跨学科教学理念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更多地进行自主探究,在此期间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鼓励和重视,激励其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设定开放性的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时间,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效率,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足够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更多支持的动力。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更多地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学生也会逐步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同时,教师要注重运用过程性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整个探究环节中的实际表现,而不仅将目光集中到学生的最终成绩上。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思考,在实际学习中拥有更多的新颖思路。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进行自主实践探究,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强化实践应用
在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要强化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设计真实情境问题,如购物算账、规划旅行路线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知识。教师要注重开展实践性活动,需要的情况下开展实验课程,组织学生针对某个主题进行深度钻研,实现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此期间也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将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作为深度讲解的素材,更好地强化学生和数学知识的练习。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更多地进行动手实操,依据教师的提示做好模型的制作或者是图表的绘制等,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更多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实践机会,如参加数学竞赛、参与社区活动等,拓展应用领域。帮助学生塑造创新性的思维,并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及时纠正学生期间存在的问题。
例如,学生在学习完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则可以学生尝试计算地面的面积,或者让学生思考如何完善房间布局。另外在学习了小数的加减乘除后,学生可以记录家庭每月的水表和电表读数。依据上月以及本月的数据信息,能够计算出本月的用电量及用水量。同时,结合单价能够计算出水费以及电费的具体金额。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可以更多地将数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且能够从中感受到强烈的趣味价值。学生想要获得精准的答案则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计算,在观察数据变化的时候也会给予更多的耐心,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细节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学生在运用小数知识的时候也能够做到游刃有余,不会出现计算失误的情况。学生在此过程中也会树立较强的节水意识,并且将这种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小学跨学科学习策略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主动探索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升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并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交际关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借此获得完善。同时,学生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也会进行创新思考,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内涵。
参考文献
[1]孟媛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容开发及实施策略--以小学数学三年级"对称之美"为例[J].智力,2024,(05):33-36.
[2]高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索--以"'悦'耕行动"教学为例[J].智力,2023,(35):96-99.
[3]陈燕,张维国,周奕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逻辑与实施策略[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3,(1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