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融合˙转变˙留白 ——幼儿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优化

融合˙转变˙留白 ——幼儿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优化

作 者:李婷婷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实验幼儿园,浙江 台州 317300)

 

 
摘   要:过渡环节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介于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之间用于转换的环节。但由于作息规划、教师观念、幼儿自主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过渡环节变成了固化、呆板的模式环节。本文从融合、转变、留白三个维度,梳理出幼儿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融合;转变;留白
过渡环节是幼儿园一日生活衔接的“纽带”,是幼儿从一种活动状态向另一种活动状态转变产生的中间环节,这一环节散而细小,但渗透于幼儿的学习、游戏、生活、运动等各个活动之中,如何把过渡环节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极致。本文着重从过渡环节时间模块的融合、教师观念的转变、空间的留白三个层面进行阐述。
一、融合——板块融合  自然过渡
随着二次课改的推进,幼儿园将一日生活划分为“生活、游戏、运动、学习”四大模块,虽然明确了教育目的和活动方向,但孩子们常因频繁的板块转换而感到疲惫。为此,优化过渡环节,实现板块的自然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释放自由空间
以游戏化和生活化为导向,我们重新调整了作息时间表,由时间点转变为时间段,模糊了活动的界限。这一调整不仅增加了弹性活动时间,还让孩子们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和需求自主安排过渡环节,减少了消极等待,让一日生活更加自然流畅。
(二)淡化过渡界限
过渡环节是衔接各个活动的短暂时刻。通过模糊活动边界,孩子们可以在过渡环节自由活动、自主调节,打破原有的固定模式,使过渡更加自然和谐。
案例一:木头人游戏
在学习活动《变变变》中,为了让孩子们在前往厕所的过渡环节中更好地融入学习活动,我们引入了《木头人》游戏。孩子们在前往厕所的途中边念儿歌边做造型,回来途中则尝试合作变造型。老师记录下这些创意造型,并在学习活动中与孩子们一起分享探讨。这一创新做法不仅打破了传统过渡环节的束缚,还巧妙地解决了学习活动的重难点,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
通过上述措施,我们成功实现了幼儿园一日生活板块的自然融合和过渡环节的优化,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更加轻松、自然、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转变——转变视角  自主过渡
培养孩子自我安排活动的能力,关键在于从“成人视角”转变为“儿童视角”。教师与孩子共情,让他们能自主规划活动,拥有归属感和责任感。
(一)从“成人视角”到“儿童视角”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预设的目标,会无意识地从成人角度规划过渡环节,忽视幼儿需求。经过一周新作息时间表试用,我们通过儿童会议收集了孩子们的反馈。孩子们提出了三点建议:1.好多字不认识,不知道接下去要干什么;2.户外活动后上课有点累;3.吃完点心立刻玩会肚子疼。
    经过讨论,教师和孩子一起商量调整了作息表,决定将户外活动移到集体教学后,解决了孩子们的休息和肚子疼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孩子们还自制了“一日生活图谱”,明确各环节和场地,让孩子们在过渡环节能自主安排。
(二)从“教师规划”到“儿童自主”
过渡环节是相对自由的边缘性环节,很多教师怕“乱”而涉及安全,往往对过渡环节进行整体的规划,很难跨越“自在世界”与“制度世界”的鸿沟,导致幼儿丧失了选择的权利和享受自主体验的乐趣。
案例二:我能玩这个吗?
在晨间活动中,孩子们常问:“我能玩这个吗?”这句话凸显了孩子们在选择上的受限。教师出于安全考虑,预先规划了活动内容和材料,但孩子们对其他器材充满好奇。经过研讨,教师决定赋予孩子们晨间活动的自主权。孩子们通过举手表决选择活动项目,共同商议并制定规则。并鼓励他们用绘画记录规则,以培养自我管理和规则意识,这一改变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也充分尊重了孩子们的自主性。
视角的转变,使得“一日生活图谱”真正地落地生根,这是幼儿自主过渡的关键性转折。教师在放权给幼儿的同时,能帮助幼儿积累自我管理的经验,提升了自主过渡能力。
三、留白——巧妙中转 创意过渡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学会留白是一种教育智慧,过渡环节亦是如此,要秉持“白”而“质”满的理念,给幼儿成长的空间,让幼儿在留白中引发思考,调整策略,创新过渡。             
(一)巧设中转驿站
学习游戏后,孩子身心疲惫。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无痕过渡,我们设立中转驿站,提供自主选择平台,预留休闲时光。孩子们共同商讨,开辟喜欢的驿站。
1.静心驿站。一日生活中,孩子很多时候需要静心,只有平复好心情才能有效地进行下一个活动,过渡环节作为各个活动的纽带,给孩子留一方净土是非常有必要的。
2.自理驿站。因为孩子存在着个体差异,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不能在集体活动中得到有效解决,过渡环节刚好能根据个体需求,给每个孩子提供平台。
3.成长驿站。随着幼儿的自主管理和服务他人的意识逐步稳固之后,在拓展过渡空间的同时,可以增强过渡环节的趣味性,让幼儿在过渡环节有机会与同伴自我展示,在轻松的氛围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助推幼儿的成长。
(二)预留创意空间
创意是活力的源泉。在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组织中,一成不变的固化模式和满满当当的空间,会让幼儿产生倦怠和压迫感,保持过渡环节的新鲜感和充足的空间感,能让过渡环节变得更自主更和谐。
案例三:玩具分享日
玩具分享日是孩子们期待的日子,他们带来了自己最喜欢、最新颖的玩具和同伴分享,在每个空闲的时间都可以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乐宇发现大家的玩具五花八门,有些观赏性的玩具玩不起来。他说:“我们下次都带陀螺吧,这样就可以一起比赛了!”辰汐说:“我不喜欢陀螺,我喜欢魔尺。”于是大家决定在玩具分享日的前一天开个讨论会,规划好第二天要带的玩具,通过讨论有些组决定带陀螺,有些组带魔尺,有些组带娃娃家的玩具……这样孩子们可以交互分享玩,还可以进行斗陀螺、赛车比赛等,这一天的每一个过渡时刻都成了孩子们期待和向往的欢乐时光。
案例充分说明了孩子们在预留空间中发挥创意,通过发现问题、研讨、解决,促进自主创意良性循环,最大化过渡环节的教育价值。
在融合中打破界线,在转变中成就自主,在留白中创新过渡,通过一系列优化措施的实施,成就了孩子自然过渡、自主过渡、创意过渡,使得过渡环节如同一根隐形的线,串起了幼儿一日生活中多彩的珠子,虽小尤贵。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吴文艳主编.《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组织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2
[3]马 媛.优化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策略新探[J].教育导刊,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