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故事讲述法在 小学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效果评估
作 者:侯秀玲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钱库镇第三小学,浙江 温州 325804)
大
中
小
摘 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故事讲述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其对学生学习兴趣、概念理解和记忆保持的影响。方法: 研究涉及某小学1年级的10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故事讲述法进行数学教学,对照组则接受传统教学方法。采集数据包括课堂观察记录、问卷调查以及教学前后的数学成绩分析。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学习兴趣、数学概念的理解以及记忆保持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故事讲述法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机,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长期记忆。结论: 故事讲述法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满意度,还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持久记忆。建议在小学低年级广泛推广使用这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故事讲述法;数学概念;小学教育;学习成效;教学方法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尤为重要。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方法侧重于规则和定义的直接记忆,许多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开始对数学感到畏惧和厌烦。近年来,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一直在探索更具吸引力和有效性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故事讲述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通过将数学概念融入有趣的故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本研究旨在评估故事讲述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其对学生学习兴趣、概念理解和记忆保持的影响[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某小学1年级的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将他们分为两组:50名学生在实验组使用故事讲述法进行数学教学,另外50名学生在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的学生则接受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于直接的定义和规则学习。
实验组的学生将通过故事讲述法学习数学概念,该方法通过将数学概念融入到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兴趣。故事讲述法主要包括:(1)情境化学习:将数学概念置于具体的、生活化的情境中,通过故事形式展开。例如,通过一个关于动物园管理员需要分配食物的故事来引入分数概念。这种情境化的方法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从而提高理解力和记忆力。(2)情感连接:故事中包含的角色和情节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反应,这种情感的投入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动机。例如,创造一个角色“数学侦探”,他在故事中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概念和解法。(3)互动与参与: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互动环节,如让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或在故事中解决问题,以及通过角色扮演或团队合作完成任务。这种策略不仅让故事变得更加生动,也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和应用数学知识。
(三)数据收集
1、观察记录
定期在课堂上对两组学生的互动、参与度和反应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这些记录将帮助分析故事讲述法在保持学生兴趣和参与方面的效果。
2、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对教学方法的反馈,尤其是关于学习动机和态度的变化。
3、成绩分析
在实验前后对学生进行标准化的数学测试,收集和分析学生的成绩数据,以量化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二、研究结果
(一)课堂互动和参与度比较分析
实验组的学生,在教学后的课堂互动和参与度得分显著提高,从平均68.20分提升至85.40分。
对照组的学生,教学后的课堂互动和参与度也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较小,从平均68.15分增至70.30分。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教学后参与度的提升中存在显著差异,统计上具有高度显著性(P<0.001)。
(二)数学成绩比较
实验组学生的数学成绩从教学前的平均62.00分显著提升至78.50分。
对照组学生的成绩提升较小,从平均61.95分轻微增至63.80分。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数学成绩上的提升更为显著,统计差异显著(P<0.001)。
(三)讨论
学习兴趣上,故事讲述法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在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记录中得到了明显证实。通过将数学概念融入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还能与故事中的情境和角色建立情感联系,从而增加了对学习活动的投入和热情。这种兴趣的提升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为高度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助于学生持续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可能带来更好的学习成果[2]。
概念理解上,教学前后的成绩分析显示,实验组学生在数学概念理解上的提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证明了故事讲述法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方面的有效性。故事中的具体情境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学生能够通过故事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活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
记忆保持上,通过对长期记忆测试的结果分析发现,实验组学生在记忆保持方面表现出色,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故事讲述法更能帮助学生保持对数学概念的记忆。这可能是因为故事讲述法通过情感连接和多感官参与增强了学习体验的深度和广度。学生们通过故事的叙述和情节推进,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加工,这种深度加工促进了信息的长期记忆。此外,故事中重复出现的数学概念也可能帮助巩固记忆,从而实现了更持久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故事讲述法显著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了数学概念的理解,并有效地帮助学生保持长期记忆。这种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潜力。
参考文献
[1]席锦堂. 有效教学前提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探究[J]. 新课程·上旬,2019(10):77.
[2]宋明宇.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5):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