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大单元设计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大单元设计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作 者:马如生 (安徽省庐江实验中学,安徽 合肥 231500)

 摘   要:在新课改教学形势指引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功能性得到了充分重视,围绕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知识拓展、思维延伸、素养与人文内涵提升的中心,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实践大单元群文阅读方式,同时其有别于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独到优势——思维整合性、内容连贯性、视野拓展性越发凸显,因此,如何做好大单元设计下的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就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初中语文;大单元;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分析、思考以及对主观思想与情感的表达,都需要建立在良好的阅读能力与习惯基础之上。而在大单元设计下开展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活动,能够通过主题或风格相似内容的阅读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作为一种循序渐进的有效阅读思路,大单元设计下的群文阅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和学习能动性,同时有助于学生语言思维与写作能力的增强。
一、加强课前预习,提炼单元核心主旨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任意单元都由多篇文章或诗词构成,在大单元设计下进行语文群文阅读,若想保障学生阅读视野进一步拓宽目标的实现,教师就需要充分利用课前预习环节,引导学生们对大单元下不同体裁的文本内容进行充分整合,并带着问题完成对本单元文本内容的阅读和内涵挖掘,进而提炼大单元核心主旨,在其指引下完成语文群文阅读活动。整体上来讲,加强课前预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前建构对本单元文本内容的思想认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大单元主题的把握。大单元下群文阅读的核心主旨提炼完成后,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大单元下群文阅读的整体目标,以确保群文阅读活动有明确的方向可依。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语中提到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即在回忆性散文、传记中回忆那些难忘的人与事,体会作者对人物品格的塑造以及渗透其中的多元情感。在本单元群文阅读之前,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们设计以下问题,要求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完成群文阅读前的自主预习:
①本单元课文分别围绕哪些人物、讲述了哪些故事?
②从这些故事中,你能感受到主人公怎样的品格?
③选择任意课文,提取文章中描写主人公性格与品格的句子或段落。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学生们可以对回忆性散文、传记的文体特征建立整体认知,同时也可以概括出本单元的核心主旨——记录平凡生活中的伟大。在完成自主预习与单元核心主旨提炼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要求学生结合个人阅读积累、学习体验,列举还有哪些文章同样对这一主旨进行了完美诠释。经过思考与回忆,学生们想到了《背影》《我与地坛》以及《人世间》《平凡的世界》等优秀文学作品。因此,在本单元课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们利用课下时间阅读以上文学作品,从而实现统一主题下的大单元群文阅读,通过课堂与课外、教材文本与文学作品之间的深度链接,来帮助学生建构更为完整的知识链条。
二、引导合作学习,冲破群文阅读障碍
初中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有限、思维能力正处于发育阶段,加之其所处的特定生理、心理发育期,使得初中学生在大单元群文阅读中将面临极大困难。大单元设计下的群文阅读是对相同或相似主题下多篇文章的阅读,这些文章可以来自教材不同单元,这同样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有着极高要求。基于以上两点,在实施大单元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们进行小组划分,引导学生们开展合作学习与探究,以实现优势互补、冲破群文阅读障碍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酬乐天扬州初逢见赠》诗歌教学时,在大单元思维指引下,教师可以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们合作探究古诗词中意象的应用及效果。首先,引导学生们回顾学过的《爱莲说》,在组内重新阅读该诗词的过程中思考其中提到的花的种类和代表意境。经过合作探究,学生们均可得出正确答案——菊花代表淡泊名利的隐士、牡丹代表雍容华贵、莲花代表高洁傲岸的君子。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引出本节课诗词教学。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意象应用于古诗词中重要作用的认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酬乐天扬州初逢见赠》《相见欢》《早寒江上有怀》群文阅读和探究,并在组内讨论两个问题:①诗歌中用到了哪些意象?②透过意象应用,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经过课下资料调研与收集,以及整合课内诗歌教学,学生们纷纷得出了以下结论:《酬乐天扬州初逢见赠》用凄凉的巴山楚水象征诗人被贬后的凄惨、用闻笛赋和烂柯人象征对友人的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慨叹、用沉舟和病树比喻自己的衰老和豁达、用千帆过和万木春比喻生活的继续和希望的到来,诗歌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刚健昂扬的精神;《相见欢》中用西楼、清秋意象表达自己对故土的怀念,《早寒江上有怀》作者借南飞的鸿雁表达自身的思乡之情。在以上大单元群文阅读当中,学生们的阅读障碍得到了有效冲破,不仅加深了古诗词中意象作为情感载体重要作用的认知,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
三、指导单篇阅读,实现阅读方法迁移
大单元设计下的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以思考与发展的视角去群文阅读。在实际教学中,语文群文阅读通常建立在单篇阅读的基础之上,而若想使学生掌握群文阅读的方法技巧,教师必须首先指导学生单篇文章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而引导学生将这种方法与技巧迁移到群文阅读当中,切实保障语文大单元群文阅读的整体质量和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全面提升。
具体来讲,大单元设计下的群文阅读,整个阅读过程具有“1+X”阅读特性,是提高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一特性与目标恰恰与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相吻合,因此,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们利用思维导图的技巧对群文阅读中的单篇文章进行内容与结构梳理,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这种技巧迁移到大单元群文阅读中,以实现对大单元视角下多篇阅读文本的整体把握。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时,本单元的核心主题在于感受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教材中收录了关于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孙权四位不同领域杰出人物的文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梳理其中一篇文章的内容与结构。基于此进一步引导学生们对本单元群文阅读文本进行思维导图构建,如以“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为导图关键词,以群文阅读目录中各个文章的描写对象为二级关键词,标记在导图右侧,分别填充围绕这个杰出人物的哪些事件展开、表现了怎样的人物非凡气质以及作者情感,而后以个人群文阅读体会为另一支二级关键词,标记在导图左侧,完成内容填充。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将单篇文本的阅读技巧迁移至大单元下群文阅读当中,保障群文阅读的有效性。
四、落实读写结合,内化群文阅读情感
与阅读一样,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学生思想与情感表达的重要出口。新课标将读写结合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强调整合语文阅读与写作,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写作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大单元视域下开展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的基础之上来将自身的阅读体会与思维想象呈现在作文当中,实现学生群文阅读情感的内化与升华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感受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大单元群文阅读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思维导图梳理单篇文本以及单元群文篇章的内容、结构、情感表达梳理,基本掌握了人物形象塑造与个性特征、非凡气质传达的语文表现技巧与方法,同时对教材中提及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与品格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在考量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群文阅读情感体验的前提下,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设计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们结合群文阅读收获,选择生活中的一位杰出人物,进行其非凡品质的再现描写,以此来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
总之,基于大单元设计下的群文阅读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思路,对于初中学生语文阅读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与发挥,以及阅读知识储备的增加、优良阅读习惯与阅读逻辑思维的养成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其教育意义日益明显的形势下,这种全新阅读教学思路的实施同样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语文教师就需要整合语文大单元、提炼大单元主题,采取适当的群文阅读方法,使之逐渐成为学生的优良阅读习惯,切实保障语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谷天宏.新课标背景下对语文大单元备课和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索[J].互动软件,2022(10):1245-1246.
[2]杨清.聚焦单元整合升级群文阅读——初中语文单元阅读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21(16):63-64.
[3]马樱子.单元整合,减负增效——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0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