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历史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

作 者:李 源 (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中学,江苏 扬州 225211)

 摘   要: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互相渗透。为改善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拓展学生更广阔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跨学科的能力,跨学科教学设计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就初中历史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引言
项目式学习与历史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的特征相吻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统筹和协调作用,有利于发展教师的跨学科素养和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开阔自己的眼界。因此,初中教师要合理实施项目教学,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将自己的情感意识迁移到所学知识中,以此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创设特色项目主题
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要实现多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就需要围绕课题开展学科间的整合,为构建跨学科的内容体系创造条件。当前,由于跨学科主题学习推出的时间较短,缺少相应的集成材料和实践材料,教师在主题选择时虽然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但却因为涉及面过大,不知从何入手,因此,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10个学习话题参照和两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参考范例,这能给教师的选题带来一些启发,但大多数问题都是较为宏观的,并且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取特定的主题,要求教师考虑课题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否可行,目的是否清晰,执行价值是否清晰[1]。
例如,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跨学科项目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地理学科知识,将其与当时的交通发展、地理分布、对社会的影响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从地理环境、产业生产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最终确立“蒸汽革命”这一主题。需要指出的是,在确定课题的时候,教师不要擅自做主,要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知识水平,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的方案或建议,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定选题的内容,最终通过多个学科教研组的筛选,选择出最切实可行、最实用的主题。
二、明确项目学习目标
当前,我国跨学科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堆砌拼接”“形式混杂”等现象,这种现象不容忽视。前者只是将基础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拼接和清晰的分割,而后者则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使得跨学科的教学变得太过肤浅,造成了教学工作的复杂,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所以,明确的目标在跨学科教学中起着统领性的作用。根据目前有关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的学习目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知识层次,即要清楚地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学到了哪些方法。二是能力和素养层面。在能力层次上,要清楚地知道,在每个过程中,学生要发挥什么样的特定能力,比如:信息收集能力、学以致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跨学科联系能力、逻辑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在素养方面,要对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跨学科素养等进行界定[2]。
例如,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探寻新航路”为例,在跨学科项目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开辟新航路”为项目主题,设计项目学习,并与地理学科相结合,明确项目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新航线的历史背景、原因和过程;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的研究与讨论,对新航路时期的历史、地理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估;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与空间概念,激发其探究未知世界与地域的兴趣;借由本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并发展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置这样的教学目标,为后续项目式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实施项目过程
在实施跨学科项目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建立不同的素材和活动支架,通过逐步的问题驱动,指导学生根据活动的步骤,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调查研究、合作与交流,最后形成的成果。例如,人教版以九年级上册“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例,在具体的项目教学中,可以将历史与地理知识相结合,分阶段开展多学科的项目活动。首先,通过查阅文献,把地理与历史相联系,让学生对西欧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对西欧的经济、社会结构、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的认识。然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主要是探索怎样将其他学科的知识相融合,从而更好地学习历史,通过收集资料,分组交流,解决问题等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将其融入到历史之中,培养学生的融会贯通能力。
四、实施项目评价
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计划的最终阶段是评价,在项目评价中,要明确评价目的,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有效地监测教师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执行情况,使评价的激励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以此来持续地改善和完善整个过程。在学生方面,评价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其自信心,在评价与接受评价中了解自己,进而改进学习方式。与以往以教师为主导,仅就学生成绩进行的单一性评价不同,能促使学生由被动走向主动,从单纯的、机械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五、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式学习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实现有效迁移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是对传统的历史教学的一种有益的补充与发展,能使学生在主动探索、问题解决的同时,实现知识的构建与自我发展,是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新途径。所以,初中历史教师要以历史学科为基础,将地理学科的知识融合进去,改进项目式学习的实施办法,将重点放在核心知识上,注重深度探索,抓住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具有历史本色的项目式学习,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沈冉.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3.?
[2]刘璐妍.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