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路径探索
作 者:包 颖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387)
大
中
小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804.1万名,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5365.4万名,占54.7%;2022年共发展党员244.9万名,发展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125.9万名,占51.4%。由此可见,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人数已经超过了全国发展总人数的半数,高校大学生为党员队伍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因此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党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一贯继承、弘扬、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此,高校党建工作一直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内容。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党员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24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指出,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大学生党员教工工作中,加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爱国主义认知,促进爱国主义行为,对于为引导大学生党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团结带领大学生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坚定大学生党员的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引导大学生党员厚植文化根基、增强文化自信的源泉。在学生党员的教育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史中沉积下来的文化结晶与精神标识,承载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基因和文化烙印,是中华儿女的“根”和“魂”。让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主动挑起文化传承的重担,从而更加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强化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当前,大学生党员会受到国际社会思想的冲击,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责任感,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胸怀天下、立志报国的高尚人生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道德体系,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激发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的现实困境
(一)外部环境对大学生党员的冲击
新时代下,大学生党员面临着很多方面的冲击,影响着大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首先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一些包含西方思想的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国内,一些西方价值观、意识形态正在不断渗透,逐渐影响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和行为[。其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较2022年12月新增网民248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大学生是深入网络世界成长的一代,在利用网络的同时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会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冲击。
(二)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不足
随着各种国外思想文化的日益涌入,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纳呈现减弱趋势。他们有着鲜明的文化态度和评价,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上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并呈现出多元性、复杂性、矛盾性等特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不够清晰,存在深度不足、范围狭隘等问题。同时,当代大学生虽然普遍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和时代价值,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他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却不理想,知行并不合一,并没有从行动上表达出实际的认可态势。
(三)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认可度不足
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大学生党员普遍认为当前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比较单一。首先是教育模式固化。对党的理论知识的讲授方式比较传统,还是主要以“填鸭式”讲授为主,党员主体地位发挥不明显,互动参与成都不足,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会逐渐降低。其次是教育途径比较单一。大多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还是通过课堂教学,不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追求新鲜事物的时代特点。第三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也欠佳。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顾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四)高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够重视
大多数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是大多聚焦于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对于思想文化、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关注稍显不足。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对文化育人重视不够,对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对学生党员的教育教学中的力度稍显弱势,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还应该加大文化育人的力度。
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明确教育内容
为了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首先要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明确对大学生党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例如爱国观念和集体观念。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爱国情怀的培养,强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依。例如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与党员教育进行有机结合,针对性开展教育活动,继承发扬一系列优良传统美德。
(二)创新教育形式
高校要高度重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员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创新教育形式,组织专门团队进行深入科学的研究,确定主题,通过专题讲座、研读经典原著等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的创新理论等紧密结合,融入党课教学之中,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吸引学生广泛参与。还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开展丰富的传统文化传播,融合知识性、趣味性、文化性等多重特性,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党员情操、净化心灵和升华思想。同时,可以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推送传统文化相关的国学文章、经典影视作品、精品微课等,为学生提供分享心得、相互交流的平台。
(三)丰富实践方式
高校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应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结合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践行的有机统一,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探索教育基地,通过参观文化古迹、访谈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烈士陵园、英雄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推开历史之门,让学生党员在实践中体会、探寻、思考、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使之内化为自身成长动力。
(四)强化教育队伍
高校应该不断提升高校党建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文化素养,主动更新党员教育观念,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改革教学方法,把优秀传统文化同党员教育有机融合,提升学生党员的认同感,加强培训效果。为此,可以针对党员教育教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培训,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完善教师综合素质,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员教育的深度融合。同时,高校要组织专门队伍对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进一步改进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丰富学生党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顺应时代要求,继承和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在高校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王鹏.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J].世界有色金属,2015,(S1):78-79.]
[2]杨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价值逻辑及实践路径[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5(03):89-91+95
[3]刘旭浩,张锐锐,张文婷,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基层党建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22,24(04):62-64+70.
[4]张薇,曹喜龙,张小平,等.文化育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4):218-219.
[5]林源,钱川.新时代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4):4-6.
[6]韩胜丁,黄小欧,齐有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实践探索——以海南大学信息学院党员教育活动为例[J].学理论,2018,(06):127-128.
[7]赵蕾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8):279-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