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从“心”出发,静待花开 ——探寻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路径

从“心”出发,静待花开 ——探寻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路径

作 者:何丽金 (清远市新北江小学,广东 清远 511500)

 摘   要: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小学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助力学生健全人格与正确三观的形成,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德育教师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中,应坚持“三心”导向,从“心”出发,创新德育管理培养工作方法,助力学生“三心”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爱心; 耐心; 责任心; 小学德育; 有效路径
引言
当今时代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将个人梦想融入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梦中的人才,是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服务的人才。现代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是能够为国家、社会、人民做贡献的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对小学德育教育提出新要求,要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要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要从“爱心、责任心、耐心”入手,强化“三心”教育,提升德育管理的有效性。
一、以“爱心”感化教育
爱是教育的工具。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对学生的爱,应表现为教师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知识与才能,要引导学生精神上的成长。”“没有教师对儿童的爱,就好像没有阳光,就照不清楚学生的内心。”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的希望,他们正处于渴望教师关爱的时期,高尔基也说:“谁爱学生,学生也就爱他,才能够达成教育”。这些足以说明,德育教师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必须要向学生投入诚挚的爱,要用自己的爱心叩开学生的心门,循循善诱,让学生敞开心扉,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当下存在的问题,善于“移情性理解”,给予学生正确的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必须要关怀备至,要触及每一位学生幼小的心灵。”在德育培养中,教师要“捧着一颗心来”,实施爱心教育。我们班有一名留守儿童,她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老人的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别,更多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认为“吃饱穿暖”即可,对孩子的德育教育重视不足。家长日积月累的习惯,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日常的行为,导致学生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这名学生在学校表现平平,常常一个人独处,与同学、老师的交流很少,上课时,总是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在和他人进行人际互动时,这位学生好像很难开口,需要做很长时间的心理预设,学生内心的自卑感较重。究其原因,这名学生家庭情感缺失,未能及时获得来自家庭的情感支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这位学生进行“爱”的感化。在课堂教学和课下交流互动中经常以鼓励式的语言激励学生,了解学生内心的困惑,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及时予以援手,又能够在提供帮助的同时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在班里开展自信教育,通过语言的正向指引,让学生渐渐认同“自己能够做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将积极乐观的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相信“一切都是能做好的,一切都会按照自己的期待来发展”。除此之外,还在课堂中给予了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的机会,适当引导学生和他人的交流互动,鼓励学生勇敢表达,积极面对。最终,这名学生的自卑感渐渐消除,与同学伙伴的交流互动增多,学生不再孤独,也建立了自信。
二、以“耐心”进行管理
德育工作内容多且繁琐,涉及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还需要从思想上照顾学生。小学生思想敏感,心思细腻,学生之间很容易出现矛盾问题,这种人际关系层面的矛盾如果不细心观察,很难被发现。近几年,霸凌同学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伤害。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对待矛盾冲突总是不能用正确的方式化解,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可能会导致矛盾激化,轻则孤立漠视,重则产生肢体冲突。基于此,德育教师应以耐心、细心对待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细微的变化,细心观察,留意一切可能引发冲突矛盾的萌芽。在一次课间活动中,我发现几个女生的表情很微妙,一直窃窃私语,等我走过去时,她们马上停止聊天。为了了解具体发生了什么,我私下将其中一名学生带到办公室,以迂回的方式旁敲侧击,但这种方式效果并不明显,学生仍然不肯透露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于是,我又和另一名学生私下交流,这次开门见山直接说道:“你们的事我已经很清楚了,你觉得你这样对吗?”显然,这种方式对处理该事件效果很好,这名学生将事情的原委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原来是班里有两位同学因为误会产生了冲突,学生之间出现了“抱团”行为,她们近几日私下谈论的一直是这件事。为了避免矛盾激化,我让这名同学回到班级,将产生矛盾的两名同学进行私下一对一交流,帮助她们解释清楚误会,两人和好如初。这次德育工作,十分考验教师的耐心和细心,通过与多名学生的私下访谈,及时发现了矛盾问题,并第一时间处理,避免了矛盾的激化。
三、以“责任心”强化德育
教师责任心属于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责任心强的教师,能够发挥自己的敬业精神,高效开展工作。同时责任心也是感化学生、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日常工作中,教师钻研德育业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想学生之所想,真正为每一位学生负责,分析每一位学生的需求,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发现每一位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办法,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在日常中潜移默化向学生输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强化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和理想信念。在日常工作中,德育教师应发挥敬业精神,强化德育责任,钻研创新德育方式,除课堂中系统讲授思想品德知识理论在,还要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活动,例如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班会、革命传统教育班会,也可以带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校外德育实践,到老革命基地、历史博物馆参加社会实践,在活动中向学生渗透爱国、爱党的思想理念,提升德育有效性。
结束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具有责任意识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任务。小学德育教师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的要求,以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为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带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德育教师要以爱心、耐心、责任心对待德育工作,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颗草去,引领学生修好品德。
参考文献
[1]潘智群.小学德育担负启蒙使命责任的实践理路[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3,39(11):16-19.
[2]郑勇.以责任德育实践涵育时代新人——陕西省甘泉县高级中学德育实践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23,No.528(24):84-8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