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西医急诊临床实践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研究
作 者:周 进
(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重庆 400000)
大
中
小
摘 要:新时期背景下的中西医急诊临床实践教学,一定要与时俱进的对学生主体地位进行关注,不仅要引导其掌握各种有效的急救策略,同时还要学会各种举一反三的使用急救知识,确保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都能够得到有效应用,为患者赢取宝贵的康复机会。本文从实际出发,探讨中西医急诊临床实践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策略,并结合相关理论结合实践方法,分析当前急诊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技巧。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同行业从业教师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中西医急诊;临床实践;学生能力培养
引言
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急诊医学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其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当前急诊临床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不足、动手能力薄弱等。因此作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也必须要从理论与实践融合角度入手,打造更加全面、系统的教学平台,确保每一名中西医急诊临床专业学生都能够有的放矢的掌握各种治病救人的技巧,为病人减轻病痛。
一、西医急诊临床概述
西医急诊临床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具有病情复杂、变化快、处理难度大的特点。这就要求急诊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应变能力。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广大一线医疗工作者就必须要从急诊临床实践入手,引导学生第一时间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及时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
二、中西医急诊临床实践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一)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中西医急诊临床实践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是一项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任务,其中以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为关键,而急救用药知识的掌握则是这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大量的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急诊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其中就包括急救用药的基础知识。例如,在急性发热的中西医急诊临床实践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发热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还要让他们熟悉常用的中西医急救用药,如中医的辛温辛凉方剂、西药的退烧药等。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实际急诊病例的诊疗过程,通过观摩、参与、讨论等形式提高其内在的临床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亲眼目睹医生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急救用药,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准确地做出用药决策,这样的实践经验可以最大程度上让学生系统掌握各种急救用药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应急处理水平。最后,临床教师还应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最新的急救用药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案、各科临床指南,以便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急诊临床实践中患者的情况往往复杂多变,需要站在综合考虑的角度灵活运用中西医理论知识,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将中医的辨证施治与西医的精准用药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急诊医学人才。
(二)急救技能培养
一是设置专门的急救技能操作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教学。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基础的生命支持技术、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以及急救药物的应用等,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急救基本流程和方法,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要结合临床实际,组织学生进行急救技能操作演练。这种演练可以模拟真实的急诊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尽早熟悉急救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应对紧急情况的自信心。以“急性中毒”单元中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教学为例,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急救技能操作演练。在演练中,学生需要掌握百草枯中毒的急救流程,包括快速评估患者状况、及时给予解毒药物、进行必要的生命支持等。并且结合中医解毒理论,从清热解毒、凉血利尿的角度给药,以此来发挥黄连、黄柏、大黄等的辅助作用,缓解百草枯中毒后的各种不适症状。此外,从西医治疗角度来看,则是要尽快让患者服下少许肥皂水,从催吐角度加速百草枯的失活。随后配合血液灌流有效降低病死率,并尽早进行器官功能支持,如使用质子泵抑制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或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同时,还要提醒学生避免给急性百草枯中毒者常规给氧,但当PaO2低于40mmHg或出现ARDS时,可以吸入21%以上浓度的氧气,以维持PaO2在70mmHg以上[1] 。
(三)心理状态提升
在急诊临床实践教学中,由于很多事件都是不可预判的,因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方式,让学生熟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患者沟通技巧。将看似生涩难懂的中西医急救术语进行简单、明了的讲解,争取患者家属及患者本人更好的配合。例如在进行“中风”的中西医急诊临床实践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这个角度进行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急救效果而努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中西医急诊临床实践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急救技能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急诊临床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有助于培养出一批具备高素质、高能力的急诊医学人才,为推动我国急诊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会有更多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投身于探索和完善中西医急诊临床实践教学方法中来,为我国急诊医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2]。
参考文献
[1]施森,刘勇,孙晓磊.培养心血管外科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1):40.
[2]张琳琳、李娜.针对中西医急救治疗中学生应急能力的培养的一线临床实习特点[J].中西医结合教育. 2020(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