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作 者:窦利华 孙彩虹 (农安县杨树林乡中心小学,吉林 长春 130205)

引言

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为一体的学科,该学科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受社会发展的影响较大,相关知识或技能的更新速度较快,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随时随地掌握所有最新的知识和技术是不可能的。为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探索、举一反三,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升信息素养,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信息技术教师应抓住学生发展的敏感期,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基于信息技术特殊的学科属性,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单一传授,学生很难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对于相关技能的学习也不能做到灵活的掌握,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则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耐心的引导或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求选择学习内容,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效果将大幅增强[1]。其次,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大多由教师主导课堂,尤其是技能传授环节,基本由教师进行操作步骤示范,讲述操作要点,然后让学生按照要求练习固定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而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与实践的机会则能有效改变这种教学现状,使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最后,信息素养作为当代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学生的任务不仅仅是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是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使学生从以往的“听者”变成“参与者”,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与发展需要。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原则

(一)趣味性

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对于许多事物的学习和探索热情往往要依靠一定的兴趣来调动,一味的封闭式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应遵循趣味性的原则,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一些趣味元素,让学生在这些趣味元素的带领下能够敢说、敢做,通过亲身实践或探索获得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开放性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大多为学生讲述固定的学习内容,并让其按部就班地进行上机操作,整个过程中学生缺乏表达自己观点或质疑的机会,整体来说课堂开放性较差。在这种沉闷的课堂氛围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很难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必须本着开放性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质疑以及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同时,还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享受合作与沟通的乐趣,得出更有新意的观点。相信在这种开放性的课堂之中学生的潜能才能充分地释放,自主学习能力也将随之提高[2]。

(三)全面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所以他们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往往会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比如同样的操作流程有些学生只需几分钟便能熟悉操作技巧,而有些学生却要花费双倍的时间才能掌握。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应遵循全面性的原则,兼顾每一个学生,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不断增强学习信心。如此一来,才能不断缩小学生之间的发展差距,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信息技术课堂中取得不断进步[3]。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一)精心创设情境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如果不能设法让学生进入情绪高昂或智力比较振奋的状态就急于开展教学,则很容易使学生出现冷漠态度,这种缺乏感情的学习活动也会给人带来疲倦。”因此,教师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精心地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例如,在学习如何申请电子邮箱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情境:首先,送给学生们一个音乐MV,播放时下的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的歌曲。播放歌曲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们一起合唱,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其次,告诉学生这首歌曲的MV是一个朋友送的,让学生试着猜一猜老师的朋友是通过何种方式送的。此时,学生就会对文件传送的方式充满好奇,教师就可以适时地引入本课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学习如何申请电子邮箱以及如何使用电子邮箱传送各种类型的文件,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动0机。最后,当学生基本学会课堂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给自己的朋友或同班同学发送一个电子邮件,邮件内容不限,让学生自由地探索和学习。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二)合理设置任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的学习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个方面,内在动机是基于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外在动机则是一些外部诱因所引发的学习动机。因此,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合理地设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搜集信息、辨别信息,不断地探索和发现知识。如此一来,学生在完成任务后不仅能够获得成就感,还能有效提高独立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完成综合能力的进阶。

例如,在学习动画制作时,教师可以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动画片,让学生以动画片中的某个片段为素材完成相应的制作任务。当然,为了保证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课堂任务,教师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对于较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置多项任务,让其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完成所有任务。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适当降低要求,为其设置一到两项任务,并可以鼓励其在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后尝试高层次学生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对于较低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则要为其设置一些简单的任务,让其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并不断地进行修改或调试,直到完成目标任务。通过以上方式合理地布置学习任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最重要的是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走上适合自身发展的轨道[5]。

(三)改进学习方法

通常来说,学生在课堂中只有充分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去才能提高学习效果,并且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潜能,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基本只关注学生的“看”和“听”两个方面的感官调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能多看、多记,这种单一的学习方法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6]。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全方位地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对其进行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训练,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从“看”“听”“说”“做”等多种角度来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法,“看”的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示范的过程中让学生认真观看操作步骤,及时指出教师的一些失误,考查学生的认真程度。同时,可以让部分学生对教师的失误进行改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听”的方面,教师可以将教学要点以语音播报的方式呈现出来,并让学生对听到的内容进行复述,提高学生的专注程度。“说”的方面,可以适当增加课堂讨论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交流时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让学生试着论证自己的一些猜想。“做”的方面,则是积极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实践,让学生用实际行动对学习内容进行消化,并可以加以创新。通过从不同角度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四)倡导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中十分常见的学习方式,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之间通过自主地、开放地合作,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想的自由发挥,还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各种关键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倡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避免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方法对学生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在合作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适应新的学习方式[7]。

例如,在进行PPT的教学时,教师在讲解完相关内容后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个PPT作品。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应合理地进行分组,将不同水平的学生混合到一个小组中,确保他们在合作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各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他们充分的选择的权利,自行地进行小组分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需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进行实践和创新。最后,让各组派出一名代表展示最终的成果,并可以让其他小组进行适当的评价,在评价中互相借鉴、互相学习。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来说不但学习氛围更加和谐,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最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自主学习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因此,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时常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优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从而共同进步。

(五)引导学生反思

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不断地探索、研究、实践和总结,还需要其适时地进行反思,因为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促进其不断改正自身的缺点,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进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使自己得到成长。因此,为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常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让学生时常地进行自我评价。当然,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从而结合评价结果进行深入的反思,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例如,在学习美化幻灯片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课上实践操作表现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你的幻灯片中使用了哪种方法设置背景?设置背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你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等等。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不断追问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从而总结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效发挥自主能动性。当然,教师也可以时常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在评价他人的同时反思自己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进而主动地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相信在一次次的反思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也会更加细心,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既是促进教学发展的必要,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需要。因此,教师应大胆实践,通过精心创设情境、合理设置任务、改进学习方法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自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大胆地探索与创造,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沈文彬.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智力, 2023(12):5-8.

[2]赵学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分析[J].科幻画报, 2019(9):1.

[3]李艳玲.浅谈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读天下(综合), 2021, 000(007):P.1-1.

[4]张胜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J].科普童话, 2020(26):116-116.

[5]林海燕.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 2021(5):2.

[6]周凤仙.探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 2019.

[7]周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