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劳动教育研究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劳动教育研究

作 者:李文富 (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北区校,江苏 扬州 225000)

 摘   要:劳动教育,是各个阶段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教育,激发小学生的劳动意识,丰富学生的劳动技能,才能促进劳动教育的改革。从小学生的劳动能力现状入手,借助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劳动教育的可行性,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才能实现劳动育人的目标,促进当代小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小学;实践;综合;教育
前言
发展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各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劳动意识的发展和劳动能力的提升。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大大提高了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劳动教育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劳动欲望,让小学生从劳动中获得成长,才能转变教育氛围。
一、明确教育目标,关注劳动认知
在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中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关注劳动教育的目标。所谓劳动教育,便得引导小学生们在劳动中通过真实参与,获得亲身劳动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结合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劳动水平和发展需求,组织与之能力发展相对应的主题性劳动实践活动。比如,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认知世界,主动探寻的发展阶段,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劳动认知,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劳动,劳动是什么样的”。在中年级,小学生处于高效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关键发展阶段,教师要组织有利于其劳动能力提升的综合实践活动,丰富他们的劳动技能。在高年级,小学生进入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人道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品格。
社会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让当代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与劳动能力相对较弱。在一、二年级,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们认识粮食,了解基本的农业活动,了解粮食的种植、收获与加工。通过这些内容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入,拓宽小学生的劳动见识与认知,促进小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懂得珍惜粮食。进入三、四年级,教师便可以利用种植类的劳动活动,让学生感受劳动的意义。比如,在植树节,组织小学生们一起种树、种花,有益于小学生加强个人与自然的联系,能够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保护植物。在五、六年级,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利用与家庭、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劳动活动,像家务、慰问老年人等,促进小学生建立感恩与敬老心理。
二、开拓教育平台,保证教育推进
劳动教育平台的丰富化,有利于劳动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小学劳动教育工作中,学校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建设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在集体劳动中发展劳动能力。受到家庭教育环境、学习水平、个人成长经历和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搭建劳动教育基地,让小学生从劳动中获得快乐,才能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小学阶段的劳动实践基地建设,重在创设真实的劳动环境,让学生在劳动环境中进行劳动,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传播积极的劳动观念,促进小学生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促进学生形成集体观念。每一所学校应当从各个学校的环境、资源特点入手,全面考虑小学生参与劳动的安全性,建设劳动实践基地。其一,要保证劳动实践基地的安全性。学校可以利用小学生熟悉的校内环境开展劳动教育,也可以利用校外可合作的种植基地作为劳动活动基地,提高劳动活动的可行性。其二,结合具体的劳动实践基地,设计主题化的劳动活动。其三,制定与劳动活动相匹配的应急处理方案,提前预测可能会出现的各类安全问题,建立健全的机制,保证劳动活动的有效推进。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室环境,建立值日角,引导每天值日的小组,按照合理的方式摆放各类工具。在值日角附近的墙面上,张贴值日生范围和职责,让每一位小学生了解自己的值日职责,有依据地实施劳动行为。教师也可以在适当的季节,组织小学生们外出到种植劳动实践基地,一起参观农民伯伯劳动,建立劳动兴趣。在小学生了解种植流程之后,鼓励他们在科学的区域内尝试种植。每隔一段时间,带领小学生去查看自己所种之物,并浇水、呵护。在收获季节,再带领小学生们回归种植基地,完成收获。
三、灵活劳动作业,感受劳动成果
劳动作业的灵活设计,能够加深学生的劳动印象,促进学生在劳动活动中进行自由、自主探索,提高其劳动技能应用能力。教师在布置劳动作业时,要将作业内容、形式与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所学结合在一起。利用不同形式的作业,促进小学生探索更多的劳动场景,积累丰富的劳动经验。
教师可以将小学生的家庭生活作为作业设计的切入点,让小学生回到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像洗一下自己的袜子、叠一叠被子等。通过自己完成一些基础性的劳动,形成自理能力,逐渐成为独立自主之人。也可以鼓励小学生们在家中参与到父母家人的劳动之中,让小学生在爸爸妈妈做饭时主动帮忙,洗一洗碗、端一下盘子等,通过参与家庭劳动而拥有家庭融入感,成为家庭中更为重要的一员,拥有家庭劳动成就感。
结语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推进劳动教育创新,教师要关注劳动教育目标的更新、教育平台的开阔和作业的灵活设计。坚持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与方向,建设更加丰富的劳动实践基础,让小学生能够在趣味化的劳动中建立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念,明白劳动的真实意义。通过教育行为的转变,促进劳动教育体系的规范化,才能保证劳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静. 针对新形势下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与途径研究[J]. 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1(10):81-82.
[2]陈永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J]. 教师,2023(11):18-20.
[3]胡赟,顾任飞.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视角的小学劳动教育探索[J]. 教师,2023(17):18-20.
[4]张书华. 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初探[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2(1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