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科学教-学-评一致性设计与实施
作 者:王轶铭
(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三中学,浙江 杭州 311100)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价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科学教学需要更加注重教-学-评一致性,即教学、学习和评价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基于新课标设计初中科学教学的教-学-评一致性,为教师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初中科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实施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科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教-学-评一致性设计正是这一背景下诞生的新理念。初中科学教-学-评一致性设计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初中科学“教-学-评”一致性的设计要点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应该基于课程大纲和教材,明确指出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其次,在明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来确定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的层次和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以达成教学目标。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首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应当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和学科基础,以此为基础确定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课程标准,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密切相关的内容。此外,教学内容还需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教师应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了解教学要求和学科知识结构,确保选择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机地贯穿整个课程,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三)制定评价方案
首先,制定评价方案应当明确定义评价的目的和内容。评价方案应明确教学的具体要素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确保评价内容覆盖教学全过程和学科知识的多个层面。其次,评价方案应合理选择评价方法。根据评价目的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如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答题等。评价方法要能有效地衡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最后,评价方案还需确定评价的时机和频率。评价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
二、初中科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方法
(一)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计划应该包括教学顺序、活动选择、评估方式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和问题。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考虑到科学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其次,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能够反映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能力水平。目标的设定应该基于对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目标,并且要考虑到科学课程的整体目标。在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时,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包括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和目标,以及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制定教学计划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当具体明确,要求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应当清晰可量化。例如,一堂关于光学的课程可能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光的传播规律、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设定这些具体目标,帮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方向,同时也方便后续的教学评价。其次,教学计划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学习能力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关于化学物质的变化时,可以通过展示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最后,在制定完教学计划后,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教学评价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还应当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调整教学计划,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施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方法及策略
教学计划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来制定,以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等因素,以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其次,教学方法和策略应该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要实现“教-学-评一致性”,除了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外,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价。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在实施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科要求、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化学时,教学目标可能包括学生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变化、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等。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确定每个模块的教学目标,并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教学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化学方程式平衡时,学生可能对这个概念感到困惑,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实践,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可以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反应过程,观察反应的变化,理解平衡的原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效果。
(三)开展形成性评价,满足学生需求
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采用课堂观察、学生自评、学生互评、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其中,课堂观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等,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自评则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包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态度等。学生互评则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施形成性评价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评价标准要明确、客观,以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其次,评价过程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评价。最后,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通过开展形成性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形成性评价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例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评定、实验报告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课堂小测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例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几道针对反应方程式或平衡法则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帮助学生检测自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小测,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他们在哪些方面存在困难或需要帮助。此外,实验报告也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物理、化学等实验课中,学生需要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通过评价实验报告的质量和内容,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提高相关技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标设计的初中科学教-学-评一致性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需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用这一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虞洁钰.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反馈研究-以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22).
[2]王建宝.对初中科学应用“问题—反思”教学模式的评价及反思[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26):5-7.
[3]马佳盈.探究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四个维度——以《汽化与液化》第一课时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7(7):75-76.
[4]何佳娜.基于真实情境的初中科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以电功率习题复习课为例[J].物理通报,2022(z2):93-97.
[5]邵志莲.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多元评价策略与实践探析[J].孩子,2023(10):134-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