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 者:王 媛 (山东省邹平县第一中学 256200)

[摘   要]培养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的问题。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了解,是提升高中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对教师来说,如何把握好他们的学习心理,教会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提升创新能力,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摘要更换]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语句简化]
在这个竞争剧烈的时代,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才的必备标准。针对教育行业而言,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教育的重点内容,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型有用人才。高中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这期间学生的身心素质都会出现很大的变动,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会有所突破,对外部的新事物也有很强的接受欲望。由此来看,高中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主客观条件。数学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门学科,原因在于数学学科的逻辑思维性比较强,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可以锻炼他们严谨的思维,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这些都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学理念[作为第一点][简化]
高中数学学习方式是灵活多变的。对于教师来说,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来调整教学观念,相当重要。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培训、学习,增强自身的科研能力的同时,还要掌握现代教学的理念、方法及技能、加强教学经验及方法的交流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学习引导者,而不是知识传授机器。教学的重点在学,而不是教。例如在集合知识学习中,教师不能只抽象地给学生讲解概念,这样学生可能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时对学生说:“学校贴出军训通知:8月20号早上9点,高一年级在操场集合进行军训练习;请问该通知所针对的是整个高一学生还是少数学生?”由此向学生介绍集合一词。然后教师引出:“我们要了解的是问题中的一些特定的对象总体,不是个别对象,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集合’这个概念。”通过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例子来实施教学,其效果比单纯的概念讲解更有效。
(二)引导学生敢于质疑[简化]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更加抽象,很多问题都是很难去肤浅理解的,因而教师单纯用灌输式的教师方式让学生去理解知识,根本就行不通。僵硬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别培养提创新能力了,故而教师应该要让学生敢于质疑,多提问。实际上,高中数学学习中,如果不能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就无法让他们学会如何运用思辨的方式去观察数学知识,也会遏制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发挥。故而教师要尤其重视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辨证思考,根据他们的个性特征来解决问题,实现学习创新。例如,[换例子]在函数学习中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函数y=x-1,y=x,y=x2。那么它们在形式上有何异同点?”不少学生说该函数的底数相同而指数不同,教师给学生引出幂函数并说出定义。但是学生对幂函数只是有个概念性的了解,不能算完全理解。因此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幂函数的常量值都是整数吗,可不可以是分数?”由此引发学生的疑问思维,学生们的说法不一。教师随即通过函数图像分析,让学生懂得常量是可以变化的,可以是实数而不是局限于整数。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题,才能让他们更加了解数学概念。
(三)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例子]
思维的创新就是要学生根据数学知识来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提出方法,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独创、求新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关注点。具体来说,一开始就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来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先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找寻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解决空间几何问题时,教师切记要重视学生的想象力。缺乏想象就不能学好空间几何知识。在学生进行习题练习时,教师应该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灵感,引导他们抓住问题的关键去发散思维,这才能帮助学生在长期性的学习中持续进步。创造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另辟蹊径,从不同的角度去正确看待数学问题的实质,以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案。例如,如我在学习“映射”知识以后,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设 f :A →B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那么思考集合A、B中的元素对应情况。”老师启发学生去思考:集合A中的元素不会有剩余了,而且每一个元素在B中都有唯一一个象;集合B中的元素可能有剩余。也就是说B中的元素有的可能没有原象;对应的形式可能是“一对一”,也可能是“多对一”,“一对多”的是不可能的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既注意知识的由此及彼、由彼及此,也让学生对概念辨析更清楚,理解得更透彻,使学生养成双向考虑问题的习惯。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来说,这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会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变得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明清.高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科学咨询.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