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防性侵教育即破坏了学生的安全感” 的误解及对策
作 者:1.岳顺兰 2.孔志博
(1.益阳市梓山湖学校,湖南 益阳 413000 ,2.益阳市海棠学校,湖南 益阳 413000)
大
中
小
摘 要:近年来被媒体公开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例越来越多,社会各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儿童性教育,但目前我们缺少性教育专业教师、课程体系也尚未完善,对此我们真的捉襟见肘。学校作为开展儿童性教育的主阵地,该如何科学开展儿童性教育呢?我从当前学校开展儿童性教育普遍存在的三个误区着手,以爱与科学的性教育为宗旨,来谈学校如何科学地开展儿童性教育。 关键词:学校儿童性教育;安全的性教育;科学的性教育;全面的性教育
正 文
202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的《关于加强我国中学生群体性健康教育的提案》一经媒体报道即引发很大关注,相关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首位,热度达到“沸”级别。2021年11月教育部官网公开了对《关于加强我国中学生群体性健康教育的提案》的答复。教育部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督促各地按照要求,切实落实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以及性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化学校健康教育供给侧改革,完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制度保障、评价体系,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丰富健康教育的载体、形式、途径、内容和方式,提高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健康素养。11月教育部印发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由此,社会各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性教育,一大批学科教师、心理咨询师、社工、医生等人员和社会公益组织带着满腔的爱,纷纷活跃在性教育的阵地上,这似乎是性教育蓬勃发展的好事情。
但是,进行性教育光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懂得科学。没有科学精神的爱,是盲目的爱。我观察发现,目前学校的儿童性教育工作,基本处于够爱而不够科学的阶段。下面,我从当前学校开展儿童性教育普遍存在的三个误区着手,来谈学校如何科学开展儿童性教育。
误区:防性侵教育破坏了学生的安全感。
(一)案例概述:读二年级的8岁女孩小婷(化名),在防性侵教育课上老师让他们看了强奸、虐待儿童的视频(其中有《素媛》电影片段),她吓得浑身发抖,回到家后仍精神恍惚,睡不安稳,总粘着母亲说自己害怕。
(二)案例分析:此案例中暴露的主要问题是,性教育不安全。
性教育应该适应儿童的心理接受能力,心理发展水平。莽撞的性教育不仅不能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反而会破坏他们的安全感。《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性教育的特点有:适应年龄和发展水平。全面性教育着眼于儿童和年轻人成长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根据学习者的年龄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及时提供最能满足其当前阶段健康和福祉所需要的内容。”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性心理发展是不同的,儿童性教育的内容应该根据儿童性心理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打个比方,我们给婴儿添加辅食时是根据孩子身体的发展水平逐步添加的,谁也不会给5个月大的婴儿喂食红烧猪蹄,同样的道理,性教育也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性教育在英国由来已久,英国由国家资助与管理的所有中小学主要根据“国家必修科学课程”的具体规定来进行性教育。国家必修科学课程按不同年龄层划分为四大阶段:第一阶段,学生的年龄为5-7岁,主要是初步了解人体外部个器官的名称,知道人类可以孕育下一代,并会区分他们相互间身体上的异同等。第二阶段为8-10岁,主要掌握人类生命周期的各个主要阶段,包括生殖、生长发育等。第三阶段是11-13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应懂得青春期所带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变化情况以及什么叫月经和受精等。第四阶段为14-16岁,这时的学生们开始了解激素对人体的作用,医学上使用激素来控制与提高生育力的情况以及男女性别的决定因素等复杂问题。
(三)应对策略:做安全的性教育,我的做法是:
1.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课程。
辅助教学的视频应用符合儿童审美的动画视频,如《丁丁豆豆》系列动画。
教学内容的设计,可参考“善解童贞”,“爱·?本源”等专业机构的课程,还可参考刘文利老师主编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材等资料来设计课程。本文例举“爱·本源”的孩子(小学阶段)课程如下:
2.营造保密安全、尊重接纳的课堂氛围。“世界是安全的,我们是被爱的。”“生命至上”等观念要贯穿课程的始终。课程中一定要提供给孩子求助的多种方式,比如心理老师的联系方式等。
参考文献
[1]《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
[2]《学校性教育的新理念与新方法》,方刚,东方出版社
[3]《性教育的困惑与对策》,陈铭德,朱琦,天津教育出版社
[4]《善解童贞》,胡萍,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5]《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刘文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6]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