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课标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创新讨论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创新讨论

作 者:李子莲 (海西州德令哈市第二中学,青海 德令哈 817009)

 摘   要: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传统理论讲解型、被动灌输式、题海训练为主的初中物理课堂提出了全新挑战,要求物理教师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探求与实践创新化、多样性的教学新思路,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和学生物理综合素养的有效培育。因此,本文以新课标新要求、新任务为指引,围绕初中物理创新教学实践展开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创新
引言
根据新课标的规定,物理教学的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物理创新思维、科学质疑与解疑能力以及严谨学科态度。而在这一教学新形势下,传统初中物理所暴露出的教学形式单一化、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物理实验形式化等问题越发明显。基于以上两点,就需要教师做好以下维度的教学创新:
一、设计驱动问题,激活学生学习热情
物理学科具有远超于语文、英语等课程的抽象性、复杂性,从初中学生当前的学习心态来看,这种学科特性会直接导致学生困顿、抵触、自我怀疑等学习行为与心理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学习积极性的不足。因此,通过综合考量学科特性、学生学情和学习需要,教师就可以设计驱动性的教学问题,使学生能够在问题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始物理学习与知识应用。同时,学生在分析与探究、解决与总结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收获学习成就感、提升学习自信心。
比如,在“光的反射”知识教学时,由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点线面角等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设计驱动问题——光的反射有哪些特征,让学生们在观察光反射实验现象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当学生们提出了各自的猜想后,教师就可以进行教材知识的教学,在此基础之上,为了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验证猜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实验探究,并设置以下启发性问题
①平面线上有一条法线,在实验中,这条法线的作用是什么?
②若想保障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读取的便利性,应当如何在界面上射入光线?
③翻折的白纸板是光的反射实验中经常用到的工具,它的作用是什么?
基于启发性的驱动问题,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且有效地理解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结论,同时也可以激活学生科学探究积极性,帮助学生收获独特的物理学习体验。
二、链接现实生活,强化知识学以致用
新课改的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普及,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已经不再单单是培养学生应对日常与升学考试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优化教学环节的过程中达成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此,教师就需要从物理的生活化学科属性出发,深入挖掘链接学生现实生活与物理学习之间的契合点,通过生活化物理案例的导入以及生活物理现象科学探究作业的设计,来引发学生对物理、对生活的深入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将物理理论知识向生活物理问题解决的迁移,进而建立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学用结合的学科思维。
比如,在“压强”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融入一个生活实例,启发学生们思考如何利用压强知识来解释这个生活实例:几名学生寒假的时候到结冰的湖上滑冰,但是其中一名男生不小心踩破了冰面,看到这种情况,湖面滑冰管理员立马让其他几名学生趴在冰面上,并趴在冰面上,慢慢地爬向男同学,最终男孩获救。为什么一定是爬过去,不能跑过去呢?这个教学案例来源于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学生们以压强相关知识来解释这种行为时,其本质就是学生以学科思维来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既能够激活学生们的物理学习热情,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知识应用能力。除此之外,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教师也可以链接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如要求学生们利用凸透镜成像知识来制作简易照相机,电路知识教学后,可以要求学生们制作一个可用的电路等,这样一来,便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学科综合,助力学生知识理解
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综合辅助单一学科教学作为新课标的另一全新要求,强调综合调动学生的多学科知识来加深对单一学科理论的理解,实现学生综合知识应用思维的有效培养。具体到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将物理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度融合,也就是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与实际问题相联系,让学生以多学科思维来理解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深度与广度的拓宽,以及多元视角解决物理问题思维能力的培养。
比如,“能源与环境”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涉及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重大社会话题和生活现实问题,同时这部分知识也在化学课程中有所体现,因此,在能源利用相关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们回顾化学相关知识,比如首先讲解燃料的构成、性质以及燃料反应中能量的转化过程,当学生从化学视角掌握了燃料相关化学反应过程和产物后,就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能源的利用途径及原因。另外,在环境保护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同样可以先向学生们分享空气污染物的形成过程以及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而后引导学生们结合所学化学知识来思考化学知识在减少空气污染方面的实际应用,从而建立起更系统、更实效的知识体系。
结束语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引导学习的过程,这不仅是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的重要体现,更是塑造学生科学严谨思维态度、培育学生理性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为此,物理教师要全面洞察与把握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动态和学习诉求,建立物理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调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性的提高,通过教法、学法的创新来推进新课标的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唐俊,孙留桥.新课标视域下初中物理育人路径探索——以“杠杆”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3(21):64-66.
[2]付婷婷.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与日常生活融合的方法策略研究——以共享单车为例[J].考试周刊,2023(20):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