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核心素养下小学生语文质量立体化评价探究

核心素养下小学生语文质量立体化评价探究

作 者:唐桂良 (辽宁省抚顺市实验小学,辽宁 抚顺 113008)

 摘   要:在应试教育思想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点在于评估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应试能力培养情况,在这种唯成绩论的单一化评价体系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其学习创造性、思维能动性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明显的学习进步均未被正确看待和认可。而随着培育学生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思维与素养、情感与习惯等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与落实,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开始向立体化评价方式转变,也就是兼顾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语文情感,这种教学评价观念的转变将对学生真实学习情况和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客观地反映。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立体化评价;方法
一、评价目标的立体化
语文立体化评价的评价对象在于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存在较大差异性的全体小学生,而核心素养的核心思想就在于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个性化得到发展,同时要实现学生整体的全面进步。这也就意味着,在教学质量评价环节,语文教师要改变以往统一化、标准化的评价目标,以尽可能多的正向鼓励和引导来代替负面批评,同时为不同层级的学生设定差异化的评价目标。如:
针对学优生,评价目标在于消除其自满心。学优生在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结果以及语文思维、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学生,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较强的好胜心,而在学习上的优越感以及教师长期的积极性评价氛围中,学优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满心。因此,在立体化评价过程中,教师就需要为其设置高于其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目标,以确保学优生始终能为达到更高层级的目标而保持学习初心、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力;
针对中等生,评价目标在于激发其自信心。中等生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处境,并且他们往往会将学优生作为假想敌和超越对象,但很少能够超越学优生,从而陷入自我怀疑的困境,忽视自身的闪光点。因此,在立体化评价环节,教师就可以为学优生设置符合其实际学情的评价目标,使其在完成学习目标、获得知识能力与文化素养提升的过程中获得学习自信心的坚定;
针对学困生,评价目标在于消除其自卑心。学困生通常是最容易为语文教师忽略的群体,其自卑心通常表现为自我否定、自我放弃的负面情绪。在评价学困生的学习质量时,教师就需要遵循“低起点、小台阶”的评价理念,以学困生容易达成的学习目标作为评价目标,首先帮助其消除自卑心,而后鼓励其为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当完成这个小目标后,再朝着向上一个台阶的方向努力,通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和鼓励过程,实现其性格和思想方面的逆袭。
二、评价内容的立体化
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和反复性,这也就意味着,在评价学生语文学习质量时不能仅仅参照学生单次或最终的语文成绩,而是需要树立整体观念,纵向对比和客观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在确保教学质量评价教育功能发挥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学生“过度关注考试成绩,忽视语文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以及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的情感丰富、人文涵养升华、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提升”的概率。
为此,语文教师就需要制定学生学习活动表现评价表(如下图),对学生在语文学习、语文阅读与写作或实践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一般素养、学科素养进行评级。比如,在“名著阅读分享会”语文阅读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交流,有的学生缺乏交流合作意识,但依据自身的阅读体验完成了读后感的创作,对阅读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在交流合作栏给☆、在实践应用和创新迁移栏给☆☆☆☆,而后在教师评价环节,对该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进步观念的引导。
 
 
 
 
 
 
 
三、评价主体的立体化
(一)教师评价:全面客观,指引改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教学评价的监督执行者,因此,在沿用传统教师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改变评价观念,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即让学生在受到鼓舞的同时,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成长与退步。为此,教师就需要综合运用口头即时评价和书面学后评价。
(二)学生互评:纵横维度,查漏补缺
一方面,教师要组织学生互评,让学生在横向评价其他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质量的过程中,明确其他同学的学习优势、自身的不足,从而查漏补缺,获得知识与能力、核心素养的发展;
另一方面,教师要组织学生自我评价,也就是以纵向维度来对比自己整体的语文学习情况以及学习心态、学习行为、学习结果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在自我肯定与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进步。
结束语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充满智慧性与思辨性的综合课堂,在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开展立体化教学质量评价,以对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表现、文化素养与学习习惯等培养情况进行的全面评估,是适应时代需求和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全面推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效培养的重要举措。因此,语文教师要顺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评价思想、积极调整自身的教学角色和评价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为学生们实现自我价值搭建必要支撑,以确保学生自我提升动力的有效激活和长效维持,从而为其未来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郭文剑,胡方霞,陈郑军.立体化评价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文学教育(中),2012,(12):152.?
[2]李冬晖.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应有新的评价标准[J].师道·教研,2016,(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