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关于体育课堂“一体化”中课堂评价的研究与探讨

关于体育课堂“一体化”中课堂评价的研究与探讨

作 者:冯志处 (广州市白云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实验中学,广东 广州 510550)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体育作为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越来越受到重视,推动初中体育教学迎来改革与创新。体育课程一体化教学是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将“学”“练”“赛”“评”进行有机衔接,转化教育形式,用课堂一体化教学来发挥育人合力,加速学生学习任务完成和核心素养发展,打造出高效的初中体育课堂。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一体化;教学评价
新时期体育教学不能再局限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需要与时俱进结合学生日益增长的身体发展需求探索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新课标中对体育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体育教学不能仅是知识与技能教学,还要发挥出更多的育人功能,要求课程教学中要通过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来构建“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初中体育教学实效和质量,推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
一、传统体育评价的弊端
传统体育教学评价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评价环节的育人功能,将关注焦点集中在学生的体育测评结果上,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的重要性,评价内容也较为单一,主要以体能和运动技能评价为主,忽略了学生身体素质、体能、体重等方面个体差异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影响,采用统一考核和评价标准容易打击部分学生的运动自信心,影响学生运动积极性,甚至有些学生在竞争性强的体育运动中滋生出厌烦、抵触情绪。单一守旧的评价机制难以发挥出教学评价环节预期的教育功能,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体育素养发展。
二、初中体育课堂一体化教学中课堂评价实施策略
(一)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根据一体化教学中项目教学目标,为学生评定项目成绩,用测评成绩评定来对学生项目训练量进行有效控制,这属于定量评定。定量评定能够更直观反馈学生的训练结果,对学生具有激励和监督作用,更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不足,找到改进和自我提升方向。定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的各种表现进行评定,这种评定方式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可以与激励机制相融合,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反思和审视自我,同时也能够在定性评价中看到个人的长处和优势,不被定量评定中的个人测评结果打击到学习自信心,既看到自身不足,同时也积极在激励中取长补短,弥补自身技术上的缺陷,以积极进取心态来面对老师布置的各项训练任务。定性评价促使学生主动在训练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从技术角度不断进行完善,挖掘个人潜能,努力在训练中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展现出更优秀的自己[1]。
以八年级田径单元教学的课堂评价环节为例,本单元涉及多种快速跑的知识和运动方法,主要侧重于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和奔跑能力,在运动过程中会着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情绪调节方法,勇敢顽强、不断进取的意志品质。本单元需要学生在完成高抬腿跑、30—50米中速跑、接力跑等项目中提高自身步频、灵敏素质和身体反应速度,在合作跑步训练中掌握起跑方法,提高自身途中跑技术,在与队友的合作训练中拥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定量测评直接以个人测评、小组测评形式展开,老师记录学生在体育训练和测评中的各种数据,然后对学生反应速度、跑步技术、步频和灵敏性进行打分,用时长和分数反映学生真实训练情况。老师对学生在个人训练和团队协作训练中的表现情况采用定性评价方式,如学生起跑方法掌握程度、运动积极性、训练成效等方面。老师用诙谐的语言对学生实施定性评价,引发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课堂评价中不仅掌握了本单元的运动知识与方法技巧,同时也在评价中找到努力的方向。
(二)自评、组评、师评相结合
在初中体育一体化教学评价环节,老师可以采用自评、互评、组评、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多元化评价主体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评价环节。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进行反思总结,对自身的学习态度、运动技能、训练效果、运动参与度、合作能力、小组中的个人表现等多方面进行交流与评价。老师将激励机制融入多元评价中,引导学生将关注的焦点从训练结果转移到训练过程上来,肯定学生在过程中积极、努力的技能训练,对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
老师利用学生自评来培养学生正确认知自我的能力,学会对技能训练中个人表现进行回顾总结,鼓励学生给自己的课堂表现和训练过程写评语。互评和小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全面、客观认知自我,突破个人主观评价的局限,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评价科学、客观、全面。老师评价则以学生的个人成绩、小组成绩作为技能训练评定依据,明确指出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不同表现,尤其是训练方法、技术训练完成情况给出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并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体化评价,使师评更人性化、层次化,为学生在能力范围内提升自我指明方向。以八年级双人三足30米跑训练教学评价为例,学生在自评、互评、组评环节围绕双人训练过程中两个人配合性、训练完成情况,合作训练中的收获进行评价,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领悟合作的价值意义,使学生树立起反思总结意识。老师则在师评中从专业角度对学生的肌肉放松、技术动作掌握,组内成员配合等维度情况进行评价,使学生知晓要如何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如何与他人更好进行合作,鞭策学生为了更好、更强地自己积极训练[2]。
总结
初中体育课堂一体化教学中,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都是课堂评价改革重点,老师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环节,培养学生课堂上及时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全面、客观、正确地认知自我,积极去完善和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于素梅.一体化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J].体育学刊.2019 (5).
[2]林国庆."学练赛"一体化视角下的高中体育课堂评价[J].体育画报.20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