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思政”背景下 职业教育构建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 者:龚津仪
(哈尔滨轻工业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大
中
小
摘 要:当前职业教育倡导“大思政”模式,思政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大思政背景下探索新型育人模式有利于优化职业院校育人模式,丰富职业院校育人内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激发职业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本文从大思政背景为出发点,探讨家、校、企如何在共同的目标下协同育人,如何有效促进职业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系统化,并讨论新型育人模式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大思政”;职业教育;协同育人
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思政课程建设赋予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重要使命是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前景的。梳理我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通过家庭、学校、企业和政府四个维度相互作用合作,对于搭建起职业教育思政育人新型模式具有深远意义。
一、“大思政”课程育人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全方面育人格局。由此,大思政指导思想正式提出。要想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以价值为引领、以能力为主线、以知识传授贯穿始终。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 的思政工作育人格局为导向,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深挖职业院校不同学科的思想政治元素,将思政点融入各项技术技能课程之中,推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高等教育、 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职业教育“大思政”,就是在立德树人理念下,整合各类课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 的全面思政育人模式。
二、“大思政”背景下职业教育育人模式的现状与困境
(一)思政点挖掘不深入,思政课体系不科学
当前职业院校思政课建设进展如火如荼,思政课教师创新不同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将思政点在课程中潜移默化的输送给学生,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提升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家国情怀。但思政教学在职业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仍在将侧重点放于专业技能实操性人才的培养和培育中,没有真正将专业实操课程与思政元素进行有效联动,专业课程当前仍然存在为了思政而思政的表面现象。如何精准挖掘并将思政元素正确匹配到不同专业中去,形成全学科的思政联动,是当前职业教育育人模式的一大难题。
(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合力教育不够紧密,协同路径尚未形成
为了积极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有效路径,很多职业教育课程通过教改、课改,在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之外增加了思政目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很多课程的思政元素切入点不够精 准,导致思政目标过于宏观,没能结合技能输出重点进行梳理,以至于“看似有思政元素,实则元素过于宽泛”,并没有达到思政教育的真正目的。职业院校各专业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过程中相 对独立、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渠道,导致授课内容相互脱节,课程思政无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部分职业院校的兼职教师比例较高,他们对课程思政改革的情况了解得比较少,不具备扎实的思政素养,缺乏思政教育的融入手段。
三、“大思政”背景下职业院校思政育人模式构建思路
(一)以价值塑造为导向的榜样育人模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巨大的。郁达夫曾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而不知敬重的民族是无可救药的。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艰苦与磨难,涌现出了一批有一批仁人志士,这些榜样的力量有利于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立足自身专业背景,将自己的前途命运融入国家,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思政育人不仅是落实思政理论教育,更可以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榜样高尚形象和思想的熏陶下,塑造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而价值观念的塑造,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意识形态的关键一步。学校与教师可以利用“双平台”,开展多样化的特色活动,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实现思政育人目标。
(二)以文化融通为抓手的文化育人模式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思政教育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当前,职业教育大多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轻视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这种状况必须扭转。应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当中,通过国学经典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元素,激发思政育人动力和活力,以史为鉴、以史明镜,用历史思维和文化思维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
(三)以精神交流为核心的社会育人模式
职业院校的学生优点突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能够独立处理有深度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与相关当事人进行深 层次的精神交流,取得一定精神层面的收获。据此,以精神交流为核心,构建思政社会育人模式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可以通过建设校园新媒体平台等方式,充分宣传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印发学生共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综上,“大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符合当前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 聚焦社会需要,把握科技前沿,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高技能人才;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技能报国的职业理想,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建松.发扬伟大革命精神引领新时代铸魂育人工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9).
[2]巩茹敏,霍跃.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效应的新审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1).
[3]马亮,顾晓英,李伟.协同育人视角下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