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指向核心素养的 “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指向核心素养的 “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作 者:王 瑞 (马鞍山市外国语学校,安徽 马鞍山 243000)

 摘   要:新课标的深化落实,对初中历史课堂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作为历史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们的历史学科素养。纵观实际情况可以发现,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是新时代衍生出的有效措施,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此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动力,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历史学习中不断进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
引言
核心素养下历史课堂也应该进行改善优化,以往的历史教学过于死板,没有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时代环境下,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教师就应该创新手段,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提高学生们的历史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之路上不断进步。下文笔者也将对核心素养下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方式展开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建议。
一、教学评一体化特点
(一)启迪性
历史这一学科重视学生们脑海中的分析、记忆能力。在保障基础知识稳固的前提下,如若要想步入更高的层次,那么就必须具备独立的探索能力、严谨的知识态度、敢于创新的勇气,而在教学评一体化课堂中,其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实现了历史学习中为学生带来有效的启发,这也是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独具的优点。
(二)完整性
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其他科目相同,都是由简单到困难、由浅显到深刻,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经常会说道的一句话就是:不会走路,也就不会奔跑。因此在实际授课时,教师应该指引学生掌握与明确历史知识的基础构造,这样才可以更加高效地确保学生可以在后续学习中解决各类难题。而在教学评一体化课堂中,教师可以在完善的授课思路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知识,每一名学生也都是课堂中的核心与主体,在这样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之中,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与历史思维体系必然会有效形成。
二、教学评一体化下历史教学措施
(一)顺应一体化原则,进行探究教学
在探究式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打造合理高效的历史知识情景,以此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初中时期的学生思维意识较为抽象,对于新奇有趣的事物也充满好奇心,教师就应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为学生打造生动的情景,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让学生全面感受知识带给自己的可取,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进知识的探究中,切实实现历史教学的高质高效。在情景创设下,教师也应该找准时机提出具有启迪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自主研究与分析,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个人能力与自主思维不断进步。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关于义和团的知识时,对于义和团性质的判定以及如何评价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义和团运动所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的含义,并向学生进行问题的提出:“同学们,在义和团的口号之中,大家可以看出其对于洋人抱有怎样的态度?通过你的理解,你觉得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在问题提出以后,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科学技术,为学生展示关于义和团运动进行的背景情况,也就是帝国主义对我国侵略程度的加深、教会的压迫等。之后再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歌谣: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通过这些材料,让学生认识到运动爆发的地点以及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势头十分迅猛,在学生初步掌握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关于义和团烧毁教堂的图片,让学生加深理解[1]。
资料展示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生通过资料分析,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义和团对清政府的帮持态度,以及对洋人的仇视,发觉义和团是具有反帝主义色彩的,但是通过义和团的行动来看,其又缺乏对清政府的警惕。通过义和团拆铁路、杀洋人等运动中,也可以看出义和团的狭隘性特点,是比较落后的。
之后,教师可以在学生探究成果的基础上,为学生播放义和团战斗的资料,让学生探究义和团失败的原因。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学生清楚直观地看到义和团战士刀枪不入的图片,在赞叹义和团保家卫国的精神之外,也看出义和团的设备与战斗能力等方面都相对较差。并且,义和团战士喝神水、练功等行为,也反映出了其愚昧的特点,这些原因都导致义和团运动走向失败。在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合理评价,指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适当提点学生,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活动中不断改进。
通过这一教学方式,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下进行探索研究,有效提高了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通过多媒体展示的直观资料,学生们进行信息加工与处理,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与思维能力,并且在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索的进程中,神话了知识迁移能力,实现了历史素养的进步。
(二)落实一体化模式,进行合理评价
课堂教学是将学生作为核心与中心的授课活动,因此课堂评价应该落实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学生借助评价来审视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在后续的学习之路上不断改进。作为历史教师,切忌不可在对学生评价时过于单一、死板,否则将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自信心。反之,多元性、针对性的评价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成就感,提高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因此在实际评价时,教师应该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考量学生们的适应能力,在必要情况下可以为学生提供回答的支架。下文笔者将列举实例分析:
例如,在复习课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道:“近代中国外交历史的情况是怎样的?”此问题提出的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之前学习情况的检查,但是距离学习近代史有一定时间,学生如若遗忘知识或者回答错误也有情可原。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师生相互合作的形式一同完成填空模式的历史小段落习题,以此化解难点知识。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结合短文内容的提示回想起近代外交历史的重要事件,同时将这一过程完善叙述出来。教师此时也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与表扬,让学生更加充满学习热情,从而在后续学习中不断进取[2]。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改革下,历史教学模式也应该进行优化变革,以往的历史教学课堂过于陈旧,无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学习热情,在新时代下,必须改革教学理念,切实提升教学实效性,应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保障学生综合素质不断进步,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志明. 夯实基础、提升素养——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J]. 学周刊, 2024, (03): 140-142. 
[2]肖婷婷. 依托项目式教学,强化历史解释素养——以“鸦片战争”教学为例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 8 (22): 51-53.